发现33已经很久都没有发过朋友圈了,最近的一则还停留在半年前她的一张自拍,照片里的她笑起来真好看。
每天都活跃在朋友圈里的人突然不说话了,我想她现在一定过得很好。再也不需要故意把想说给他的话发到朋友圈里了。
那一天,周日,天晴。像往常一样,33吃完中饭就要赶到学校去。枯燥而单一的高中生活,让每一个可以回家休息半天的周末都显得那么珍贵。
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7路车的12个站。
那个时候33已经从住读生变成走读,坐公交车也就变成了家常便饭。33坐公交车的标配是上车那一边的最后一排。因为不管人多人少,都挤不到自己还不用担心要让座。
虽说每天都要坐公交车来回,但是她记得,是在一个周日的午后。因为公交车上人不多,头脑清醒不浑沌,窗外也是明亮。
那天是到33上车的那一站就没了座位,更别说自己的宝座早就不知道被哪个非人类占了。
是自带光芒的属性吗?眼睛不自主落在了同一排的最左边的位置——
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男生,塞着耳机看着窗外,一副世间凡事皆与我无关的模样。后来33说,就是他这幅样子,让她一下子像是被吸进去了一样,着迷的仿佛不是这个人,而是向往他在的那个世界。
巧的是,男生跟33在同一站下了车,脚步前进方向一致的迈进了同一个学校。
与大多数脑残言情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一样,对这个总能在公交车遇到还这么戏剧性和自己一样总坐最后一排的男生,33开启了迷恋模式。本来智商就不高的33,一下子变成了负数的N次方。
迷恋这件事一定是有魔性的,他叫什么名字在几年级几班一概不知都没关系,在意的是上车刷完学生卡抬头看最后一排的那个角落他在不在,还有他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33说,和他最近的距离就是车上人多到只能站着,于是他和自己的距离就只隔中间的两个人。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33终于在一次年级组织的春游中,知道了他所在的班级。那一刻,感觉万物都要炸开,不是因为春天的滋润,因为33内心的狂热。果然,春天是收获的季节。
然而,事实上,故事就到此为止或许更好一点,这样,33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逆流成河的悲伤了。
六度分离理论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更何况一个学校能有多大,很快,33就通过朋友知道了他的微信号。再然后是微博、手机号。
再然后的事情无非就是一个少女有事没事就看关于他的一切。每天的流程先是他的朋友圈,再是微博,看有没有新的状态更新。33就一心一意的这么看着他,他的一喜一悲一怒33恨不得全都要知道,可是她也不敢评论,不敢问。最多就是点个赞。
从家到学校的12个站依旧是33心里的期待。每次吃饭的时候33都能在人群里找到他的身影,课间操的时候33也会踮着脚顺着他的班级看到他。
当然33也有鼓起勇气跟男生聊天的时候,只是男生的话很少,都是一问才一答。有时还会过好久才有回复。33说还是不要找他聊天好了,不然总是会失落。
33发在朋友圈里说的话,分享的内容都是给那个男生看的,只是一次他都没有评论点赞过。
高三比想象中的来的快,也比想象中来得更加凶猛。学习的压力,加上后来家里开始接送33。就这样,原来就不该相交的两个人,交汇于一点之后就越来越来。
几年后,33说,其实那个她向往的世界根本就不是她想象那样,还以为是多神秘,原来是这么幼稚和逗逼。
不管是什么样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33和他迷恋的那个少年现在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
“我在尽心尽力地多情,直到那一天,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