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不间断的古老文明中,有一颗璀璨明珠,那就是瓷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甚至于在英文里中国(CHINA)与瓷器(china)是同一个词。然而,瓷器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如何鉴赏瓷器之美?瓷器的型,质,图,色都有什么讲究?不知是否有人也像我一样,对陶瓷只是略知一二,以至于在博物馆见到这些珍品,也只能懵懵懂懂,走马观花。
《古瓷之光》这本书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从6000多年前的陶器开始,列举了秦,唐,宋,元,明,清的77件世界各大博物馆典藏的珍宝,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让读者不仅了解了每一件瓷器的由来,它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还不厌其详地阐述了每一件瓷器的美学特点,另人眼界大开,如醍醐灌顶,如醉如痴。
作者涂睿明是中国著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致力于传统陶瓷文化和美学。在这本书里,他以特殊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向大众普及了专业的陶瓷知识,包括制作工艺和美学原理。比如说:谈到大名鼎鼎的宋瓷,他说我们现代人的印象是“宋瓷尚简,趋于朴素”,但实际上这并非宋瓷全貌。“定窑装饰华美,磁州窑黑白分明,对比强烈,更不必说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种无迹可寻的变化及其出人意料的结果,却无意中暗含了中国人的美学标准-妙运天成”。我们现代科学致力于对一切结果的可量化、可计算和可预测,然而艺术的妙趣横生之处却恰恰在于它随时可能产生出的不可预测的结果,严肃的逻辑在这里失去了作用,继而引发了人们各种新的奇思妙想,好一个妙运天成,艺术之美何其奥妙!
此外,这本书还解答了某些我内心长期以来对海外陶瓷制品的困惑,比如说:日本的陶瓷在海外同样享有很高声誉,那么日本陶瓷与中国陶瓷之间是否有什么关系呢?还有,有些元青花陶瓷制品的图案设计有很显著的异域风情,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书中提到“在宋代时建盏流行,日本人也趋之若鹜,却未涉足福建,而常由在杭州府天目山修行的僧人带回,于是被称为‘天目’,其中名品被奉为国宝”。想必是日本陶瓷与中国陶瓷之间有文化融合的因素。还有,在元代阿拉伯人曾经定制中国的青花大盘,“他们带着青花料以及喜爱的装饰风格,试图在景德镇定制自己的瓷器”。“至今,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地方是土耳其和伊朗”,“阿拉伯人带走了定制的青花瓷,而由其带来的技术与风格却留在了景德镇,融入了中国陶瓷的基因”。作者认为这种迷人的蓝色在此后数百年间适应并满足了世界。
总之,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越是了解,越能体会到中国瓷器的精美奥妙,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内心不由被古人高深的艺术造诣深深折服,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倍感震撼,难以言表,心情久久不能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