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这本书是简书作者推荐的,2月份就买了,却一直没有打开看。后来打开看也是断断续续的看了三遍。只感觉书好,具体好在哪?却无法细细道来。故准备读第四遍。先写一点小小的感触。
从小喜欢看书的我,一直很困惑一个问题,为什么看了那么多书,却只记了一个故事梗概,其它无任何益处。
等到看了《文心》才明白。我一直都陷入了一个坑。这就是不求甚解吧。
读书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词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文化等等。看完后更没有及时输出,只是我看过,没有在心中留下一丝痕迹,顶多有的文章感动了一下下,仅仅是一下。
具体就是以下几个方面。
1.读书时,不仅要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就教的段落中心思想,你首先要搞懂文章的中心,说了什么。还要读懂文章的每一句话,所用的词汇,文章的组织结构,词句所使用的修饰。真正分析读懂才是真正学会,才能学以致用。
2.读文章还要学会触发,就是感动你的那一点。“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这一点才是激发你灵感的重点,文心书中提到的要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3.读完看完就要写出来,不仅要把中心思想写出来,更要把里面好的组织结构学会,好的词句修饰都写出,这就是以前我们看到的优美词句摘抄,记得曾经摘抄的不少,但却没有学以致用,因为只是抄了却没有分析。而看完一本书,把这几个方面分析一下,然后写出来,最好写出一本书的重点思维导图,这样才能真正的把这本书读完。
4.读书的时效性,就像这本书,连续三遍都是继续看完的,所以当你看后边时前面的一些感想都会被打断,甚至遗忘,等你再看,就觉得似乎不连贯,需要再从头细读,这样非常耗时。所以一本书一定要尽快的读完,就是整本书的读书时间要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