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论语 泰伯篇》里的一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在诗经中开始人生,在礼制中建立人生,在音乐中完成人生。”
大家听到这样的解释是不是一头雾水?要理解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我们还必须要对那个时代的教育有个基本的了解。在孔子的时代,文化知识只是贵族们的专利,老百姓是没有资格,没有条件来接受教育的。孔子为什么伟大能够流芳百世?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在那样一个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社会,孔子以自己深厚的学养和道德修养为天下最底层老百姓开展教育,而且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就是无论你是什么条件,什么年龄,什么身份,只要你是个正常的人,你有诚意来学,我都收你也教你。
那个时代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享,这些贵族学习哪些内容?他们在15岁之前学的是小六艺。小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15岁之后,学的是诗、书、礼、乐、易,这些我们称之为大人之学。《尚书》是历史书,《礼记》、《乐经》、《易经》这几门课里面,《诗》《礼》《乐》属于素质教育,《尚书》是历史知识的学习,《易经》是哲学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基础教育,当然是要从素质教育开始。对于成人的素质教育当中,首先就是诗、礼、乐三门。《诗》是情智教育,《礼》是规矩的培养,《乐》是心灵的教化。
为什么说“兴于诗?”其实我们要知道天下冷暖论到极致,就是一个“情”字。我们天天都要和自己的情绪打交道,活在各种情里,无论爱情、友情、亲情还是其他的情。当人的情感一旦发生了渴望呼应。当这种呼应缺乏对方的应答,是情感受阻。情感受阻心情就会低落,情绪立马就会向着反方向去走。这个时候怎么办?
古人通过体验发现,排解情绪有两种途径:一是情绪吐露,写出来往往就成诗。第二是把写出来的情绪唱出来就成诗歌。所以中国的诗经就是这么诞生的。如果自己不会写诗怎么办?也可以在读别人的诗中化解自己的心情。诗歌是属于音乐的一种,音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音乐是艺术领域当中最能打动人心,容易链接人性的艺术,也最能调节人与自己情绪的关系,对缓解人的身心疲惫和伤痛都具有疗愈的作用。
就像我们平时心情不好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首熟悉动听的音乐,人的精神会为之一振。如果正好听到一首歌,特别对应自己当下的心情,马上情绪就会得到安抚。当然我们要知道中国传统的乐教,教的都是德音雅乐,不是那些靡靡之音,德音雅乐能够激发人的正能量。比如去年全国人民都在唱《我和我的祖国》,唱的时候大家心情都特别好。所以音乐它能够让生命一唱一吟中阐释一种喜悦,另外会带来心有所悟。心有所悟的就是在唱歌当中,突然明白一些道理,或者心情突然就开了,突然就化掉心中的苦乐人就舒服。所以叫“成于乐”。
所以古人认为,人的素质养成应该从诗礼乐这三门开始。礼教能解决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诗和乐解决的是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礼教针对的是行为净化,诗教和乐教针对的是人心教化。我们不得不敬佩我们古人的智慧“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样的生命是何等的饱满,何等的雅致,内心又是何等的灿烂。
回看我们当下我们的教育真是精致的粗糙,一切都追求有用,功利心太强,就像北大有个教授说的“今天的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又何止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多简直就是文明的野蛮人。所以,我的国学导师胡素先生去年出版的《礼乐家风》这本书的初衷,发心就是希望广大家长们都要明白“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意义和价值。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