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和我们讨论了一下关于中国高考教育制度的适用性。她说相对于外国的教育体系,我们中国的教育体系,单就高考来说还是公平的。如果我们的教育体系是国外的形式,我们受到的对待将会很不公平。除开我们是不是适用于外国的教育体系或者方式,单就我国的教育制度就值得深究了。
人人都说高考是公平的,他是千万农民子弟走上人生巅峰最公平的方式,是所有底下阶层转变未来最依赖的方式。但是我先说一个观点,公平是什么?公平的前提是什么?公平是在利益,权利或者其他我们所需或者我们被赋予的东西之下,我们所得到或者占有的部分是相同的,亦或者是大致相同。但是我们所说的所有公平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都参与这项游戏或者我们以其他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参与了这场游戏。如果本没有参与这场游戏,何谈什么公平?
以前看过一则报道,很多名牌大学或者重点大学的附属中学几乎只有少部分人参加高考,他们当中很大部分的人都被直接保送国内大学或者国外的大学了。记得很清楚的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在某一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只有一人,其他则全部被保送国内外名牌大学了。而参加高考的那位同学也是因为被保送的大学不符合自己的目标。单单就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就已经是这样了,而其他巨无霸高校,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它们的附属中学可见一斑。想必参与度也是百分之一或者更少吧。更有人大附中的学生说,毕业最低标准就是不在旁边上大学,而旁边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口号倒是没有问题,但是背后的含义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至少不是山村里面的孩子能够喊出来的。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了,他们高中肯定是经历了很多的奋斗以及努力才会拥有现在的成就。我当然不否定他们的努力,但是我更在意努力所展现的价值以及被发现的机会,被重视的程度。我们都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有些数据我们可以很轻易获取,我们可以调查一下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水平,就会发现就我们当下的社会中,我们学习之外的时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说一点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如果我们生活在农村,我们除了学习之外,最可能做的事情就是在田地里干农活,或者帮助父母去做一些家务事。但是在城市中,你在课外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弹钢琴、去旅游,去游泳等。同样面对人生十字路口,后者的多样性明显比前者大了很多,我说的多样性是指我们愿意选择的多样性,如果就谈可能的多样性,也就没有了意义。于是,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有些人,即使不参加高考,起跑线依旧大于高考之后的人。
另外就是,教育资源配置以及分均明显差异巨大,先抛开硬件设施不说,农村老师的普遍水平等软实力方面,是否早已远远低于城市水平。这里不是说农村老师的素质低,而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农村教育资源,无论硬件和软实力上面都是没有按照想象的那样分配,更别说什么公平了。在城市中,你可以学到很好的钢琴课,你可以在绿色操场上踢足球。但是在山村里,老师连黑板都没有,甚至粉笔都是奢侈品。冬天都没有暖气,连炉子都少的可怜。在这个条件下,当然可以学习,可以努力,可以奋斗。有人会说,反正你依然可以学习呀,但是这里讨论的是公平的问题,不是学习的问题,如果考虑学习的话,没人会剥夺你的权利。
再说一个,那就是入学门槛。我们都知道城市里的中学考取当地的大学,分数会很低,甚至还有可以直接升入大学。但是外地或者山区的孩子考入同一所大学的分数高的可怕。虽然有些分数很低,但是依旧在可控范围之内。说什么为了控制人口?什么资源优先?一大堆从大局考虑的话题直接让所有的人无法去回答这个本该是个公平的话题。想说一点,想说话的从来就是那些在公平之下,被不公平对待的人。这里的不公平是指弱势的一方。各个大学或者城市都有所谓的本地保护以及在可控范围内,争取所属利益的最大化。在每年的高考信息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大学在某个地方录取多少人,在另外的大学录取多少人。有时候,我在想,连大学都在谈概率,哪还有什么公平而言,公平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而多数人是不玩的,所以他们根本不考虑什么公平性。最可怕的是,我们不仅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反而在我们以为公平的游戏中玩的不亦乐乎。
其实,谈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也想到了很多。高考只是其中的一个索引,或者说是缩影。很多时候在我们思考一些问题时,我们已经在局里面了,任何思考的结果其实都只是某个范围内的属性。在另外的维度里,也许这只是我们自己的活动区间,对另一世界来说,毫无意义。公平是这样,我想还有很多问题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