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参加了【第23期低风险创业营的第2次小组翻转】,其实都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参加低风险创业营了,但是我清晰的记得是每次遇到问题、迷茫的时候,我就又来了。最开始参加的时候,没有认真对待,参与度不高;后来几期自己参与进来了,发现听懂的部分增多了;再到这次来参加【低创营】也是希望自己可以有一个新的、不同点的突破,在过去,是教练们、同行的创业者们赋能我,带给我能量,带着我成长;这次是想在和大咖学习、积攒能量的同时,释放自己的点滴光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提到的这7个习惯,包含①积极主动;②以终为始;③要事第一;④双赢思维;⑤知彼解己;⑥综合纵效 ⑦不断更新
那么在昨天的【低创营翻转】中,我发觉到他们身上还有其他3个习惯;
①把别人优秀的习惯变成自己的:看到别人的优秀的习惯,会主动思考如何把它变成自己的,并投入实际行动去做;
② 坚持学习,只要是内心坚定的事情,带着做成事情的思维方式,不断刻意练习,同时在到每一天中坚持 ;因为在好的结果出现前,别人不会在意你花了多少时间,付出了多少精力,他们只关心你或你做的事情对他人有什么价值。
③ 他们做真事情,解决真问题,把学到的东西反复和自己以及自己做的事情建立链接,践行如何真正变成自己的,为自己所用,知行合一,从知道,到做到,到得到。
小组翻转的各位老总、老师们,对于自己的创业和事业,都是“温柔且坚定”,优雅的解决社会问题,同时坚定不移在每一天来践行。
1、小薇总分享自己在最开始学习短视频时,有一条短视频录制了100遍,不断的向别人获取反馈,不断精进和迭代;
2、王雨总分享自己和老公做事业的初心,最初所有的不容易,但都通过一次次的实际的付出,把荒地、荒山变成了充满魅力的圣地,不断打造自己的生态品牌;
3、晓宇总,承诺的事情,就一定做到,不断在突破自己,特别值得信赖;
4、丹青老师(一位56年的前辈),分享自己年轻时候的创业心得,到后来帮助女儿带娃,仍坚持学习画画,到现在还在学习短视频…是真正的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践行者;
5、Jack田总的谦逊,让人感受到言语间的踏实,脚踏实地的人,能量满满;
6、秋秋总,生活&事业双丰收,陪娃陪读也不影响带团队轻松赚钱,创造了无限可能性;
邢教练一次次的反馈,一个个的发问(为什么做这件事?除了现在的方法,还有其他途径吗?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团队?),让我不断探索知识背后的原理,以及如何和自己的项目建立链接,来解决创业路上的真问题。
邢教练和小薇总,两位教练还耐心分享了学习的方法:
方法一:看视频学习的时候,同时记录下来,然后再练习表达出来;
方法二:画出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然后对标自己的项目,添加进入;再按照这个逻辑框架进行输出练习;多画几遍,多练几遍,量变的积累就能带来质变 (大道至简,成功没有捷径,别人的成功背后是一个个不为你我知的刻意练习)
在这样的高能团队中,想不进步都难~
感恩遇见❤ 期待我们本周三小组翻转再次见面✌️
昨天读到一篇文章,关于荷花定律、金蝉定律和竹子定律,分享给大家。
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
关于成功,有很多定律,比较有名的就是荷花定律、竹子定律和金蝉定律。
无论是荷花定律、竹子定律,还是金蝉定律,
他们都有共同的意义:成功,需要厚积薄发,要忍受煎熬,要耐得住寂寞,坚持,坚持,再坚持,直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刻。
荷花定律
一个池塘里的荷花,每一天都会以前一天的2倍数量在开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
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第15天?错!是第29天。这就是荷花定律。
第一天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它们会以前一天的两倍速度开放。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
也就是说: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
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
这其中藏着深刻的道理就是: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积累沉淀。
这个定律最早是听过马云的一个公开演讲,而透过这个定律去联想人生,你会发生,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开始用力地开,玩命地开......。但渐渐的,人们开始感到枯燥甚至是厌烦,你可能在第9天、第19天甚至第29天的时候放弃了坚持。
这时,这个时候的放弃,往往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大多时候,人能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毅力。
据说人这一生大概能遇到7次左右的机会,都是可以改变人生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往往都是在前期日复一日的投入和坚持才能遇到这样的机会。
所以说,如果有梦想就要先动起来,然后坚定不移的去执行下去。
竹子定律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
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
人生需要储备,有多少人,没能熬过那三厘米?
什么叫价值?同是两根竹子,一支做成了笛子,一支做成了晾衣杠。
晾衣杠不服气的问笛子:我们都是同一片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天天日晒雨淋,不值一文。而你却价值千金呢?
笛子回答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千刀万剐,精雕细做,晾衣杠此时沉默了。
人生亦是如此,经得起打磨,耐得起寂寞,扛得起责任,肩负起使命,人生才会有价值。
看见别人辉煌的时候,不要嫉妒,因为别人付出的比你多。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说起钱钟书的满腹经纶,人们往往归功于他的天分高,记忆力强。
其实,钱钟书学问博大精深,更多来自后天手不释卷的苦功。
钱钟书大学同窗许振德这样描述:在校时,以一周读中文经典,一周阅欧美名著,交互行之,四年如一日。
每赴图书馆借书还书,必怀抱五六巨册,且奔且驰。且阅毕一册,必作札记......
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他进入清华后,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
他的治学心得是:“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一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有什么人生开挂,只不过是厚积薄发。
这就叫竹子定律!
金蝉定律
蝉,要先在地下暗无天日的生活三年(有一种美国的蝉,要在地下生活17年),忍受各种寂寞和孤独,依靠树根的汁一点点长大,然后在夏天的一个晚上,悄悄爬到树枝上,一夜之间蜕变成知了。
然后期待太阳升起的那一刻,它就可以飞向天空、冲向自由。这就叫金蝉定律。
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开始用力盛开,但是总感觉自己绽放的不够,所以渐渐感到厌倦,在第10天、第20天、甚至第29天的时候选择了放弃。
很多人的奋斗也像生长的竹子,一开始卯足了劲,但是由于前面的大部分阶段都在打基,所以成效并不那么明显,在第1年、第3年,甚至第4年的时候选择了放弃。就更不用提蝉的淡定和坚守了。
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需要坚持。
无论是创业还是人生,我们缺少的不是能力、技巧、模式,需要的是坚持和毅力,只有坚持量变,才能最后完成质变,才能突破成功的临界点,取得最后的成功。
马云曾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大部分人都是在离成功一步之遥却放弃了。
中国有句老话“行百里半九十”,就是说走一百里路,走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因为很多人坚持到九十里就放弃了。
这些定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拼到最后,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毅力。
作者:用爱来书写父亲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1bac0d725029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