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内的《慈悲》是一部以国营工厂时代为背景的小说,许是因为父亲以前也是工人的缘故,更能体会书中描写的那个年代工人阶级的生活。水生的一生是幸运的,而现实中大批的下岗工人的生活就没那么滋润了。
那个年代,工人是真的很吃香,因为可以领工资,手里有钱日子就很活顺,相比于庄稼人,那个年代谁在工厂能任个职,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事。
水生遇到了一个愿意教他的师傅,他也很争气,能够耐着性子熬,相比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那种沉着是真的非常可贵。当然,那个年代,机遇不多,很多人一个岗位一干就是一辈子,如果不自己想着法子和时间对抗,我想是真的很容易抑郁。
后来时代变了,想熬日子也没得熬了,水生刚好赶上了国有企业私有话,厂长还是那个厂长,可员工就不单纯只是员工了,不能给工厂盈利,就意味着工龄被买断,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你从20岁开始朝九晚五地喝茶看报纸,突然四十五岁的时候接到通知你的岗位被取消了,为了补偿你会给你一次性发一定数额的补偿金,从此单位就和你拜拜了。
你拿着这些钱想干嘛干嘛,但是多数人就像羊圈里的绵羊,没经历过社会的风雨,再加上年龄大了,手里也没有一技之长,瞬间懵逼了,就成了没落的下岗职工,甚至连摆个摊都艰难,日子难以维持,却有不敢动一分补偿金,因为自己的余生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挣扎。
如果你有技术,就可以被私人企业聘请,企业出效益的话,给你发的工资会比之前在国营单位还要高,一些福利什么的一应俱全,断然不会缺了有才干的人的。
那个年代是最初的商业改革,人们大多是非常不习惯的,觉得没有了铁饭碗的保证,人生多半是不安稳的,水生是一个幸福的个例,能设计能沟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技术员,所以到哪也饿不死。
现在的社会,除了事业单位有编制的人员,大多数的我们背后是没有任何保证的,所以我们多半是带着自己的履历,一家一家公司去投简历,即使目前工作稳定了,我们也会不满足于现状。
这个社会是残酷的,公司不进步,那么公司就会淘汰,个人不进步,那么公司也会淘汰你,所以公司每年都会制定计划,在不断修正中来稳定自身的发展,个人不管是从工作中汲取经验,还是在下班的闲暇时间报班学习,都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再上一个阶层,以求跳槽找个更好的工作。
然而,很多人发现,我们虽然在加紧磨练自己的技能,却依然会感到焦虑、迷茫,因为我们给自己的压力并不能直接变现。
工作中的技能,最不济学习个三五年一定会进入瓶颈,技能似乎无法更进一步,职务上也升迁无门,换个工作也不一定工资更高,自己创业风险又太大……
于是明明才三十岁,我们的中年危机已经深入骨髓,然而又不甘这样碌碌无为一辈子。
如果把职场当做事业的话,很多人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组建自己的团队。《慈悲》中水生、根生和师傅最初就是以一个团队来战斗的,而很多读者却忽略了这一点。
你可以一直学习技能,但你的时间是有限的,即使你会的很多,你每次也只能干一件事,你的绩效并不会随着你技能的增多而累加。如果你组建了自己的X家军,那完全就不是一个级数了。
随着95后已经迈入职场,我们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有着教化和传承的责任,也许一开始并不会立马就遇到合眼缘的徒弟,但只要用心去帮助更多的职场新人,离组建自己的团队就更近了一步。
职场永远不是哪一个人的天下,但它会是一个团队的天下,单打独斗的方式早已经落后了,如果你想越来越强大,栽培自己的“后辈”是最快的捷径!
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与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