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我们从上幼儿园便开始,努力认字,好好学习,为的就是长大之后走出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走出去,去“大地方”这也就成为了我们的奋斗目标。
后来啊,我们马不停蹄的升学,考试,读大学。对很多农村的孩子来说,读大学就是去大地方的机会;有的人呢,会出国留学读书,总之,都是要去到那个从小就向往的“大地方”
随着年纪的增长,去了一些地方,也可能是开始了一些最基础的生活之后,慢慢的发现,这里所谓的“大地方”与小时候生活的“小地方”是那么的相似,那么多熟悉的生活场景也一样发生在我们小时候的生活的地方,有着大同小异的交通工具,也一样的有各行各业的人,有大大小小的商店,也有着各自的天气叠更,有那么多不同,但也如此的相似。
那么,我们为何要如此折腾?从某个地方生活,换到到另一个地方生活?从“小地方”来到“大地方”?有何差别?有何意义?
作家刘瑜在国外读书,思考人生时,也探讨过这个问题,恍惚自己何苦绕大半个地球后来感受一样的下雨和低矮老旧的小镇生活。她说,也许,“大地方”和“小地方”的差别,不在于“快乐”和“痛苦”,而在于,前者的“痛苦”可以是具有审美价值得事情,而于后者“痛苦”却是很傻叉的事情。就是说,脱离小地方是死不悔改的悲观主义者们拜托傻叉感的唯一出路。
我们从小地方来到大地方,其实,并不是只有简单的地点的更换,这中间,我们也在经历着不同的人和事,这些经历带给我们的是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我们享受的是从从小地方来到大地方这个走出去的过程,以及我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小梦想的实现。正因为我们从一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我们的经历让我们看待痛苦与快乐也不一样,某些痛苦于后来的我们而言或许根本并不算痛苦。
其实什么是大地方,什么又是小地方呢?那也只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观念形成的大小区分,小地方对某些人来讲也有可能是大地方,大地方对某些人来讲也有可能是小地方。那么在大地方的人就一定比在小地方的人快乐吗?大地方的人和小地方的人也都有着大同小异的喜怒哀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