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四人离了车迟国,晓行夜住、饥餐渴饮,春尽夏残、秋光天气时节,来到通天河畔。好个通天河,深不见底、一望无际。
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
师徒四人正为如何渡河发愁,无奈何日渐西沉、饥肠辘辘,于是找寻个人家化斋借宿。
四人见路头有一户人家,隐约有灯烛之光。这户人家便是陈家庄,内有两位主人,兄弟二人,哥哥叫陈澄,六十三岁,弟弟叫陈清,五十八岁,都是老来得子。陈澄有一个女儿,名唤一秤金,八岁;陈清有个儿子,陈关保,七岁。
陈家这时正在为即将祭祀的两个儿女做斋事,名为预修亡斋。唐僧徒弟三人,容貌丑陋、面目狰狞,把正在做斋事的众僧,惊得磕头撞脑、落荒而逃。
第一次炫富:唐僧师徒四人用斋,八戒戏谑要人服侍
八戒问陈澄:“我们用餐,几个人服侍?”陈澄说:“八个人。”八戒对陈澄说:“八个人不够,我师父要一人服侍,大师兄要两人服侍,沙师弟要八人服侍,我要二十个人服侍方够。”陈澄一听即懂,说:“想你是食肠大些。”八戒毫不谦虚:“也将就看的过。”看看陈澄这时的反应,丝毫没觉得这是无理要求。说道:“有人,有人”。马上就叫了三四十人出来。
第二次炫富:用斋吃饭时
八戒吃饭是怎么吃的?把一碗白米饭,扑得丢下口去。以至于旁边服侍八戒的人都看不清八戒是怎么吃掉这碗饭的,说道这位师傅不讲究,怎么把米饭笼到袖子里去,米饭又不是馒头,不怕污了衣服。八戒说:“不曾笼,吃了。”服侍的人说:“你口都没张,怎么吃的?”八戒看他们不信,于是就又吃了一碗,表演了一下。服侍的人说:“这位爷爷真是磨砖砌的喉咙,着实又光又溜。”唐僧那边还念着《启斋经》,经还没念完,八戒已经吃了五六碗了。把米面果品闲食一顿乱噇,口里还嚷:“添饭,添饭。”渐渐的叫不来人了。一旁的悟空也看不下去,说:“贤弟,吃个半饱就好。”八戒还不满意,说:“斋僧不饱,不如活埋。”悟空还是厉害,对陈澄说:“收了吧,别理他。”这时陈澄完全没有心疼吃了这许多东西,又说了:“不瞒你们,白天倒也不怕,似这位大肚子长老,也斋得起百十众;只是晚了,只做得这么些东西。若你们吃不饱,马上叫人在蒸去。”象八戒这样的,斋得起百十众,家底够厚。
第三次炫富:陈清介绍一秤金的取名缘由
陈清道:“我因儿女艰难,修桥补路,建寺立塔,布施斋僧,有一本账目,那里使三两、那里使五两,到女儿出生,刚好用了三十斤黄金。三十斤为一秤,所以女儿名为一秤金。”
第四次炫富:悟空问陈澄家当
你看前面这三次富炫的,连悟空都好奇陈澄兄弟二人有多大家当,直接问了。看看这两位兄弟怎么答的。二老道:“颇有些,水田有四五十顷,旱田有六七十顷,草场有八九十处,水黄牛有二三百头,驴马有三二十匹,猪羊鸡鹅无数。有吃不着的陈粮,穿不了的衣服。”
第五次炫富:通天河冻住之后,陈氏二老请唐僧师徒四人游园解闷
陈老打扫花园,请唐僧师徒四人去雪洞里闲耍散闷。看看这花园、雪洞里都有什么景观,苍松、衰柳、翠竹、巧石、鱼池、海棠、腊梅、黄菊、丹枫、牡丹亭、海榴亭、丹桂亭、放怀处、款客处、遣兴处。里面放的火盆:兽面象足;坐的交椅:覆着虎皮;四壁挂的那是名公古画,什么七贤过关、寒江独钓、苏武餐毡、折梅逢使。这气派,可比大观园吗?
第六次炫富:唐僧情急要走,去河边看河冰厚薄
陈老见苦留不住,吩咐下人,快去牵六匹马出来,送师傅去河边,莫要用唐僧老爷的马。
陈老也介绍了一下他的致富经,说对面就是女儿国,这边百钱之物,到那边可值万钱;那边百钱之物,到这边亦值万钱。常年家里五七人一船,或十人一船,飘洋而过。原来陈老是做远洋贸易发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