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
看到篇名,你可能会觉得这是篇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文章,当然这曾是我的本意,但因为两个原因,而临时变卦了。第一,我想避免照本宣科地介绍批判性思维的内容,因为我想说的内容里掺杂了许多自己的理解,起错名字害会误人子弟。第二,方便我的发挥,减少局限性,你不妨将其看作一篇极简思维课。
有效的思考
用通俗的话来说,个人的决策方式可以被分为两种:理想和感性。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你是否运用了有效的思考。看到这里,有些人会反驳说:“不论是理性还是感性,只要是决策了,那不是都在思考吗?”。这么说不够准确,人在决策的时候的确是在思考,但是其思考未必有效。感性用的是你的直觉、情绪或是经验,而人的感觉往往是最不靠谱的无效思考。唯有运用理性才能让我们找到真相,这与查理芒格提出的双轨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举个例子,我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来自于近期发生的一段网络热点——民航总局发布东航飞行事故初步调查结果的通报。有网友指出该通报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一时间保持相同观点的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有的甚至开始批判民航总局工作不力,有意隐瞒事实。
说实话,我在读完报告之后的第一反应也和他们一样。可是当我稍稍冷静下来以后再去回想,就会发现报告无意义论的漏洞。我们之所以认为这篇报告没有内容,仅仅是因为我们心中对通告的预期有所不同罢了。
在普通人眼里,通告应该告诉我们的是飞机失事的原因,飞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不是飞机的上升高度、失联时间等等这类“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细节。因此,预期和现实的落差,形成了这篇报告“没有内容”的错觉。感觉中的谬误就这样轻易地将事物定性,而理性思考却让我们看到了事实的真相,尽管这只是真相的一部分。下面我会告诉大家,如何通过批判性的理性思考找到事实真相的大部分面貌。
向外的批判性思维
1.判断真伪
刚刚我们略微领教到了理性思考的力量,但上面这个例子只提及了理性思考(即批判性思考)的一个方面。我们暂且称之为向外的批判性思考。这样的思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提问题、找前提、定真伪。
1.1 提问题
提问题是指对观点继续深究,找出其中的具体细节。仍旧拿刚才的事件为例,我们的观点是:“这篇报告没有实质内容”。首先,我们进行逐词的分析。“这篇报告”指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即2022年4月20日,民航局发布的《“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初步报告》。
然后我们再分析“实质内容”的概念,这个答案相对复杂,我们要清楚这里的实质性内容指的是飞行事故调查初步报告中应该包含的内容。再根据民航局的规定,我们知道了飞行事故调查初步报告应当包含的内容为:已经核实过的信息,包括提要、事实信息(运营历史、人员伤亡、飞机情况等)、发现物、附录。至此,观点分析结束。
整理一下,此时我们的观点已经被具体化为:“民航局发布的东航初调报告 没有 飞行事故初调报告里应当包含的内容”。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这个观点并不正确,因为这篇报告明显包含了飞行事故初步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但为了演示批判性思维的全过程,我会继续下面的步骤。
1.2 找前提
找前提,挖出观点的支持部分,往往此时是最能发现问题的。每个观点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或多个的大前提,且大前提总是复合性的、因人而异的。
比如说,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提出这种观点的前提可以是本位主义思想(没有他们想要的内容,就是没有内容)。也可以是娱乐至死的思维牵引(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就无法满足大家的“求知欲”,无法刺激他们被高频率推送消息轰炸过的认知系统)。但对于宣扬此类观点的媒体来说,其动机可以是追热点、迎合大众,当然也有可能是真的相信这样的观点。
这就是提出这个观点的对象可能存在的几种大前提。
1.3 定真伪
抛开最后一个“认死理”的前提我们暂且不谈。不论是本位思想,还是追求信息爆炸刺激的认知,又或是恣意附和民意,没有哪一个是理性思维下的产物,自然谈不上真实、客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认为“民航发布的报告没有内容”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注意:倘若你在得到大前提后,仍无法找出结论,那就需要你对大前提做进一步的深究。在前提的基础上提问题,直到将前提理解。
2.判断信息来源
对外的批判性思维还可以用来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在阅读理解一段信息前,我们应该先确定其来源的可靠性。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消息是否来自官方?(官方发布的消息往往更加可靠,但有时候官方也会捕风捉影,我们要注意权威谬论)
2.2 消息源的动机是什么?(自问一下为什么他要发这个内容,目的是什么?)
2.3 消息源的专业领域是什么?(如:一个写散文的作家,发布时事讨论文,内容的可靠性就要大打折扣)
在平时的应用过程中,你可以自行增减问题。如果你对这个议题感兴趣,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们写一篇实操文。
知识打包
1. 思考分为两种,感性与理性。前者依赖经验、直觉,后者依靠认知和反思。
2. 泛型的批判思维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方式,强调客观,可以分为对外和对内两种。
3. 对外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应用在两个方面:
3.1 对于观点的真伪判断;
3.2 对于消息源的可靠性判断;
4.观点的真伪判断分为三个步骤:
4.1 提问题: 对观点继续深究,找出其中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4.2 找前提:挖出观点背后的大前提;
4.3 定真伪:判断观点背后的大前提是否正确;
5.消息源的可靠性判断分为三个步骤:
5.1 消息是否来自官方?
5.2 消息源发布观点的动机是什么?
5.3 消息源的专业领域是什么?
文末碎碎念
泛型的批判思维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提高认知水平上有着卓越的效果,但却会加深自己对某个观点的认同感,甚至产生严重的禀赋效应(对自己的行为深信不疑)。同时这还是一个相当耗费时间的工具。
批判性思维不是让我们否认不同观点的存在,思辨的目的是寻找真相,而真相很多时候也不止一个。
(全文完,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你在下方的评论区提出你的问题或建议。
关注我,学习更多有趣、实用的知识
关注微信公众号【张伊的世界】,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