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延安(摄影)

文/图||凤儿有约

时隔20年,我再次重游延安,眼前所见,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路宽了、楼高了、山绿了,日新月异,不变的依旧是一入革命圣地扑面而来的激情,不变的仍然是延安精神对心灵的又一次洗礼。

《花鼓》

头系羊肚肚毛巾,腰结红色绸带,双手持鼓槌的陕北小伙儿,在腰间那面细鼓上,捶打出黄土高原的挚热情感,捶打出革命圣地永不泯灭的英雄史诗。自然大方、刚柔并济的延安舞者,乐起绸舞,一腔热情也随风飘动,时而腾跃旋跨,时而烈马奔腾,时而又如晴蜓点水,曲终槌落,悠扬高亢的余音仍然回荡在山谷,回荡在观众心中。

《安塞腰鼓》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宝塔山山顶的凉亭里,恰遇某大学一个培训班的学员在导游的带领下集体朗读贺敬之的《回延安》。这首诗歌以信天游的格调,展示了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那是老一辈革命家发自内心的欢欣,是发自肺腑的歌唱。巍巍白塔山,如延安精神,永远屹立在14亿中华儿女心中。

《延安宝塔》

枣园、王家坪、杨家岭,那一间间窑洞,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在这里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永葆青春的“延安精神”,为中华儿女世代传承。

《五角星》
《主席旧居》
《福》
《一剪梅》


《南泥湾》

延安精神永远传递着亘古不变的信念,诠释着坚贞不渝的忠诚,过去、现在、未来,这革命的圣火永不泯灭,如东方的红日,永远温暖着我们;如奔腾不息的母亲河,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正如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壶口小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延安革命圣地景区由宝塔山、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组成。景区是延安445处...
    秃先生阅读 1,259评论 7 61
  • 有一个地方,永远是神圣的,她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这就是延安,一个令人魂...
    的翁东阅读 801评论 0 14
  • 双手搂定宝塔山 延安,原名肤施,西北边塞重镇,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是北宋王朝对抗西夏的前沿,被...
    东方龙刘有龙阅读 956评论 0 1
  • ——洪林中学 姚明宏 我们离开南泥湾,继续前行,下一站延安市区。 延安市,简称“延”,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
    青隐居士阅读 2,168评论 0 2
  • [昨天,《头条》刊发了“求是网”的一篇文章《到延安去!》刷屏了!无独有偶,我也曾写过一篇歌颂延安的小品文,名字也叫...
    创记录阅读 25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