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ps:这并不是一篇纯考研经验分享,除此之外,也夹杂了些许对笔者考研心路历程的记录哟。
考研需要勇气,坚持下去更是不易。
不论是大学在读的学生还是已经参与工作的社会中人,在准备考研的近一年间都将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困扰——当你的同学或同事正在为了工作努力奋斗甚至已经开始领着令人羡慕的薪资的时候,我们却只能一天天地埋头于书本,局限于自习室,食堂和寝室这三点一线的乏味的求学生活之中。
你甚至无法预测自己多日以来付出的努力会否换来一个令人尚为满意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像待在一个不断地经历着怀疑,失落,自我安慰的情绪怪圈中,却在成绩下来之前也不敢放松一刻。
回想当初自己的备考时光,记忆如同一张张重叠复印的照片出现在脑海中,深刻而清晰,痛苦又难忘。
我下定决心考研是大三下学期的事。由于整个大三学期都有日常的课程安排,所以没法系统复习,再加上大一大二的我忙于学生会的各种活动和工作,每周缺课的情况较多,即使考试并未挂科,但我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专业课基础并不牢固。因此我利用大三下学期的平时空余的零碎时间里去图书馆里看书复习,决心拾起过去没能掌握的重要专业课基础知识。
正式开始准备考研是大四上学期。我是文科生,由于专业的特殊大四已经没有相关课程安排,这为我安心复习备考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搜集完专业书籍和真题资料后,我将所需要的资料搬入自习室,看着几摞高高堆起的考研书籍,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要毅然决然,破釜沉舟地走下去!唯有不留后路,坚持到底,才有成功的机会。
专业课
专业课是我的弱项。我很庆幸自己提前利用大三下学期那些零碎的时间重新将几本专业基础书籍熟悉了一遍。这项工作相当必要,正因为这一点,我发现每本书都有其内部的框架和编排的逻辑。延伸思考便不难发现,每门科目都有其自成的知识系统,而想要在脑中建立这个系统没有过硬的知识基础是难以达到的。
同时,单就这项工作远远不够。
为了达到有效的复习效果,我会每隔一段时间给自己定立一个计划,计划的时间并不算长。这样,既能保证自己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定的复习任务,也能保留一定的时间弹性,比如,给自己预留出一些处理其他问题和与同学交流沟通的时间。我了解自己是一个比较贪玩的人,所以这一点对我来说相当重要。事实证明,这种学习方法也是适合我的。
英语
因为是文科生,所以在英语和政治方面不算是毫无基础。复习英语的经验自然不用多说,经验帖已是数不胜数。
但考研之难,难在它是一个人的战斗,许多时候,我们不能盲从。
因此,我在看过许多帖子以后只做了两件事,一是购买真题,二是研究真题。相比许多帖子上提到的多做真题,做到想吐,做到能背下来之类的说法我并不完全赞同,这些经验听起来相当重视“量的积累”的说法,我则认为以“质”取胜更加明智。
基于这一点,我在练习真题的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着手:结合语句语境来识词辨义;注意积累生词短语;在有足够时间的情况下逐词翻译认真做过的文章。完成这个过程相当困难和费时,但也能收获相当的进步。
政治
至于政治,有些人说它是考研科目中最简单的一门。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的,或许这些“有些人”对于这个科目的分数要求只是过线而已;但若想考高分上名校,这句话就不要太当真了。
所有的复习都没有捷径,付出了努力,方才有收获。
政治更是如此,它既不比专业课要记背的知识之多,也不比英语需要一定的语感,只要肯付出时间和努力,分数必然不会辜负你。至于看不看时事新闻这一点,有时间就看,没时间则不用强求。其复习的重点在于建立思维系统,在于逻辑,在于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多看、多思,于是,时间的重要性便突显了出来。
你问我时间不够怎么办?够的,只要自己愿意挤。
备考心态
而说到心态,我曾用考研打过一个比喻: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