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来自《跃迁》序
I部分
最近《跃迁》这本书非常的火。有人早已跃迁,都在分享自己的跃迁故事了;有人看了之后,获得启发,实现了跃迁;有人看了,却没有什么变化。同样是读《跃迁》,差距怎么就这么大捏?很简单,因为学习方式方法的不同。牛人之所以牛,是因为他们创造了这个方法,你只是模仿牛人,并不能成为牛人。
所以,读书的效果,取决于学习方式。如果读完了,书还是书,你还是你,就是无效学习。如果你只是看完干货,单纯模仿,就是低级学习。如果读了之后,你能深度思考,并创造性的运用,就是高级学习。《跃迁》序言里讲到的这个三点建议,就是我归纳出的跃迁三原则,而这几个原则适用一切学习,它能帮你读好《跃迁》,更能帮你实现跃迁!
1.深入思考
要想创造性学习,首先,你要进行深度思考,学习这个东西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只有着眼于问题,才能打开思路,深入思考。
然后,在模仿过程中,思考这个方法的原理,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什么作用,我可以怎么改进创新?
2.反复实践
一个锤子再好,不用就是废铁。一个方法再好,不用就是摆设。方法一定要实践。学习的方法用在学习中去,工作的方法用在工作中去。
并且实践之后反思,反思过后创新改进,改进了再实践。其实也是第1和第2原则循环使用。反复实践,不断改进,从而达成创新,创新也是来于实践,还要用于实践。
3.选择适合的
选择你确实需要的方法。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所以,不一定全盘学,也许只学到一点,创新思考,反复实践,都有超越全盘的效果。
最后,也很重要的是:三个原则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循环使用。
A部分
A1:过去,你是怎么学习的?
之前的一年,我想做日计划,养成打卡的习惯,从而提升自己。
我用的第一个工具是三件事。每天专注做三件事,一件小确幸,每天还要更成就感和幸福感打分,写反思。我坚持了64天。因为我发现,每天想做的三件事都差不多,每天写一次,很麻烦。写和不写三件事好像差不多。所以后来我就没用三件事了。
再后来,我用微习惯。先建立好我想养成的微小习惯,每天做到一个,就打卡一个,坚持得最好的时候,连续几个月,十几个微习惯每天打卡的就十个以上。但过了一段时间,好像没有挑战性,也懒得打卡了。
反思:我只是单纯使用工具,没有深入思考,这样的实践就是低级学习。这两个习惯很容易坚持,但坚持之后,不知道为什么要坚持,就放弃了。实践之后,应该反思,改进,对方法进行选择,再创造。
A2:未来,你将如何运用跃迁三步法进行你的学习?
同样是上面的例子。我想通过日计划,养成坚持打卡,养成一系列优秀的习惯。其实,从这一周开始,我已经正在做这事了。
1.深入思考
我想做日计划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持续学习,养成优秀的习惯,最大限度,高效利用时间,以实现跃迁。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局限在日计划呢?
加一做“时间开销记录”分享课的时候,我去听了。虽然他讲的不是日计划,但对于想要实现跃迁的我来说一样非常值得学习。加一的时间开销记录本身就是加一的创新。他的思路也值得我学习!我听了后,也建立了自己的时间开销记录。
加一分的是六类,我用了平衡轮,分成了八类。用这个平衡轮,我指定年计划与月计划也是这八类。这八类,合并同类项,我用颜色区分,合为五类,做了周计划,日计划就是周计划的拆分。周计划借用了三件事的原理,一天做的事尽可能少,专注做好这不多的几件事。但有创新,每天第一件事是工作,第二件是学习,第三件事是健康,第四件事是生活。换句话说,就是工作,学习,健康,生活这四个板块,每天一个板块只做一件事。
所以,深入思考后,我不用日计划了,改用周计划,同时使用时间开销记录,每天记录时间都用在哪里了。
2.反复实践
反复实践,思考,调整,再实践。
通过这一周实践,我已经对自己的时间开销记录类别进行多次更改了。一开始这八类我前面加的是序号,可是我发现自己记不住板块的序号。分类的名称又不能画图,看字太慢,不利于对照平衡轮分析。所以后来,我用了颜色来区分,让我记录和分析的时候都能快速找到是哪个板块。相应的,周计划的工作事情也用红色来写,生活用蓝色笔写。
3.选择适合的
时间管理,习惯养成的方法和app都很多。我用随手记app来记录时间开销。用三件事的理念做周计划。用平衡轮做月计划和年计划。用微习惯app来对生活习惯进行打卡,因为微习惯app最大的好处是打卡同时还能做下记录,还能对习惯做统计。
关于一天的反思,我同样学习加一的方法,用有道云笔记,做电子日记。电子日记也分别对时间开销的五大类别进行反思。因为目前不涉及财务类,所以我把第五类变成了小结,加一最后个板块记录的是一天的成功事情,以鼓励自己,我更想客观的分析自己一天的成功与失败,再参考加一给我们拆书作业评小红花的方式,我给自己评星。因为健康包括运动和睡眠,满分是两星,所以所有板块一起,满分是五星。
后期,我可能考虑把时间开销的八大类也合并为五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