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的凉意从窗缝溜进寝室,钻进被窝。闪着淡黄色护眼灯光的台灯已要耗尽最后一格电,我躲在被窝下瑟瑟的合上《舞舞舞》,扉页的村上春树纪念款书签还在。读完《舞舞舞》,最直面的感觉认为这本书是一则村上春树自述的寻人启事,多多少少夹杂着他不怎么幸福的童年经历。只不过这则寻人启事,发起人是自己,寻求的人也是自己。
《舞舞舞》是入的村上春树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挪威的森林》,第二本是《无比杂芜的心绪》。然而第一本送给朋友作为生日礼物了,第二本翻了不多,每次都不忍觉得索然无味而合上,因此《舞舞舞》便顺理成章的成了所看的第一本村上的书。
同看的其他日本作家的作品,比如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让我感受到日本文学少不了夹杂性文化的成分。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情况,都会提及一二,我想这该是日本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舞舞舞》中,村上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述说不安心境,在迷茫中追寻,在堕落中挣扎。书中的“我”仿佛脱离时代,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妻子毫无前兆的背叛离开,零零散散无聊透顶的工作,面对身边戴着面具的人……生活好似变成一潭死水,看不清方向,仍无法做出改变。书中前前后后多次提到一句话: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正是这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夹杂太多人性的不堪与世道的变迁,令他迷茫,挣扎。或者应该说,让他这一类,甚至这一辈的人不断的在浮世中迷茫,挣扎。
在迷茫沉沦中拼命抽身找寻自我,“我”不断的思考:“我通过自己的意识所把握的我,难道是真实的我吗?先是对自身的存在这个事实做出思考,我是真实的我吗?”而后角度稍有转变,转变到“我”与他人的关系。于是他说:“我作为我自己,极其必然而自然地存在于世。这是明明白白的事实,至于别人怎么看我,我并不大介意,因为别人怎么看与我无关。那与其说是我的问题,莫如说是他们的问题。”这想必是每一个人应该坦荡存世的不二理由吧!然而他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过着颓丧甚至可以说是萎靡的生活,半年里每一天的生活记录是:做饭,吃饭,听音乐,瞎想,睡觉。做饭,吃饭,听音乐,瞎想,睡觉……与外界一切隔开,不愿见任何人,不乐意做任何工作。为数不多的一次出门是因为他的猫死了,因此驾车出门葬猫。然而经过长时间的沉浮挣扎,长时间的脱离社会,“我”终于想:该是重返社会的时候了!这时的主人公开始从挣扎堕落中脱身,在看不到的迷茫中追寻。
除了书中的故事情节,我认为村上描写时所用的语言也非常深刻而且极有趣,他写去车站买报纸看到车站的人们是:“尽管已是春天,但面带笑容的人屈指可数,而且那也可能并非微笑,而仅是面部的痉挛”,这句话就贼有意思,他好像极想表达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们忙碌且冷漠的嘴脸,是多么令人打寒颤。书中的“我”一直追寻自己,尝试着可能的找到自我。一路邂逅海豚宾馆服务员由美吉,13岁女孩雪,以及遇到当红影星也就是他的初中同学五反田等等,每一个人都有鲜明的特点。由美吉漂亮大方,不管劳累与否,却极其喜欢做有关宾馆的工作。雪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孩子,与普通孩子格格不入,她总是过于敏感,感受到别人感知不到的东西。而五反田则是外表鲜艳靓丽,看似人生赢家却是痛苦不堪,看清身边的利益链接,人们丑恶的嘴脸… 《舞舞舞》中有一句话很有名: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回头看,不准偷偷想念,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儿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其实在书中我没有看到这句话,后来在网上看到的,可能是不同译本的缘故吧。看到这句话,仿佛看到温柔的“我”对那个十三岁女孩的安慰,那个孤独的孩子,因为与众不同而孤独。而后“我”一次次寻找自己,身边人也在一个个地离开……“我”慢慢找到自己,慢慢真正的回归社会,并且适应社会。
印象最深的是一场对话。
雪:我该怎么办?”
我:“长大。”
雪:“不想长大。”
我:“别无他法 “
“谁都要长大,不想长大也要长大。而且都要在各种苦恼中年老体衰,不想死也要死去。古来如此,将来同样如此。有苦恼的并非只你一个人”
谁都要长大,不想长大也要长大……有苦恼的并非你一个人。那就慢慢长大吧,晚安!
如果你也一样喜欢文字,不仅是观后感还是读后感,或者是一些生活中的小杂想,欢迎添加我的公众号呀
微信公众号搜索:不二大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