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部院线国漫引爆了社交网络,那时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关于《长安三万里》的评论。
有人说,没有完全还原历史,故事没有讲清,为什么恣意飞扬,才思卓然的李白郁郁不得志,为什么落魄寒门的高适终以大器晚成。
但以家庭教育的视角,主人公的性格鲜明的对比之下,早已经把人生的答案写在了每一时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里。
这里我们不研究历史,不批判还原度,只以故事中的人来看,为什么天之骄子明明遥遥领先,晚年却潦草收场。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生于商贾之家,长在烟花三月的扬州,除了身份不好,按照现在的教育理念,是百分百的富养长大的。
他周游各处,眼界开阔,博学多才,他以大鹏自居,觉得天大地大,想去哪里,都会有一扇门能为他敞开。
而没落高家,刚刚丧父的高适,家徒四壁,囊中羞涩,甚至在贩夫走卒都会写诗的唐朝,他连书都读不进。
在太平盛世,四处歌舞升平,枪法再精湛却没有才学琴音打动人心,报国无门,也能蒙尘。
就是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年轻人,因误会结识,一路同去长安各寻各的门路,希望能获得举荐。
但命运总有安排,也毫无偏颇,李白和高适的一生仕途都不顺利,只是两人对比的表现完全不同。
面对失败,天才少年以挥剑,摔笔宣泄,大骂别人有眼无珠,回家继续锦衣玉食,挥金如土,酒醉歌舞,骄纵享乐。
面对父亲猝然离世,李白分文未攒,空余感叹“父亲是最爱他的人”,便择门第,做赘婿,尽管会被戳脊梁骨,也要挣扎出一条路,实现政治理想,不做暗室的明珠。
才华受人追捧,也让人迷失,别人的赏识就像指尖的散沙,来去由风,却不由己。李白一生等人赏识,却浮浮沉沉,在捷径中苦苦求而不得。
太知道自己可以,以至于沉迷于优秀,而忘记世界的运转根本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普通如高适,失败似是注定的结局。虽然有难过,但是他接受,并且努力继续精进自己。高适的一生,几进几出军营,从不喜欢的文职做起,最终成为淮南节度使。
尽管比起20岁就军功赫赫的祖父,高适扬眉吐气来得晚了许多,但是成功并不以早晚为定论,历史上的高适不仅是诗人,还要加上功绩最为显著的定语。
天才与凡人,在面对挫折,面对变故,面对动荡时不同的心境和选择,就为余下的人生埋了伏笔。
一手烂牌的高适,不卑不亢,按部就班,沉淀自己,踏踏实实,终于拨开云雾,走出自己的天地。他少年时羡慕李白的畅游天地间的洒脱,但也终于在暮年之时找到了自己的云淡风轻。
高适的人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平凡如你我,读书读不好,就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成功遥遥无期,理想总被现实打破,但怨天尤人最为无用,只有自己默默努力。
看完整部影片,留下唏嘘的同时,笔者也在感叹,人生那么长,也许起初有些落后,但只要今天胜过昨日,成功即便来得迟一点,命运也会报以慷慨。
【一生所求为何】
人年少的时候,常常会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我们自己拥有的,不是努力挣得的,就会陷入一种傲慢的虚无。就像故事中的李白,他说千金何用,追捧何用,才华何用,道法何用。
因为钱财要么是父亲所有,要么妻家所有,他仅有才华,被万人敬仰却无法实现理想。
作为盛唐顶流,受人追捧有多风光,理想覆灭时,就有多感伤。天才的视角聚焦于自身,喜怒哀乐只有自己,成败变成了他世界的全部。
他的生命中好像有很多人,但却都没有完完全全记在心里。
与高适青年相识,落魄时鼓励他,总有一天能脱口而出心中的锦绣,可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忘记彼此的约定。因为心中无碍,所以才能豪情万丈,洒脱不羁,视金钱如粪土。
他的生命中什么都没那么重要,仿佛只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喜好,所以现实的波折才变得如有千钧。
我们不仅仅做事时需要别人的支持,内心也一样需要支持。
高适有着最质朴的门楣之念,他先是要光耀高家,之后是维护朝堂稳定。正如青稞所教,我们一生所求究竟出于公心还是私欲。
站在公心的立场,个人得失,生活动荡都是追求路上的小坎坷。内心的责任感,会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于家族荣耀而言,一人的意志想法不足挂齿,即使是文职背离理想,高适既已许诺,就要履行。于国家利益而言,一人的理想轻如鸿毛,所以高适以己换郭子仪一命,才使得未来安史之乱,朝廷有将才可用。
在高适心中,因为自己生来平凡,所以从未将自己看有多重。他可以承受被贬的风险,抗旨退兵暗地做局,只为争取时间扭转战机。他也可为保好友一命,表面不顾情谊,而私下请人帮李白上书。
终其一生,高适所有的郁郁寡欢,都在自己的一步一个脚印中得到了消解和慰藉。而所有的付出,也在自己的公心和正道之中,找到了意义。
谪仙李白,绕不开尘世的烦扰,得不到内心的宁静。凡人高适,却在踏实做事中,找到了一生的平和,最终遨游于广阔天地。
李白很好,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感叹他的才华,传诵他的诗句,关于他的政治抱负却寥寥几笔。他一生以才华为傲,以才华问路,总以为手握平步青云的筹码,却总被现实屡屡挫伤。
说实话,这更像一部拍给家长的动漫,我们到底希望孩子鲜衣怒马飞跃起跑线,还是从从容容在终点线笑看来时路。
我们的孩子终有一天要明白,天下没有一扇门是为寒门所开;明白高适一身武艺却为一个机会去岐王府舞枪;明白高适和李白是至交,却不敢在李白遇难时救他;明白人生也许看起来顺利,也许看起来坎坷,我们都要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路。
电影里,李白和高适正好相反,一个少年成名,晚节不保,一个一路潦倒,大器晚成。
高适更像我们每个普通人,他成功了,了不起,很励志。他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却努力生活,磨砺自己,适应规则。
谪仙暮年,早已失去仙气,徒留人世的迷茫。
若有可能,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愿意成为高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