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在他上学前,我们是比他还紧张的。没入园之前,听到他说:我的幼儿园,我要去上。都会高兴好大一阵子,觉得他去上幼儿园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直到与他转身的那一刻,自己是无法去面对的,因为他那渴望的眼神,可以把自己的双脚定住。我才发现自己对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做好很好的准备的。
下午接孩子的时间,遇到一位中学老师朋友,他和妻子一同前来接孩子。因为下雨路上积水,又是各自骑的摩托车,妻子因为不熟悉的缘故,脚上的裤子溅了很多污水,和他抱怨。他回了一句:
与其抱怨,不如思考。
听到这句话,突然觉得,我们关注的焦点完全不一样。回头想想孩子入园的问题,自己的关注焦点是在孩子能不能适应学校上,自己能不能适应与他分离上。在自己无法插手的地方去焦虑,于事情的解决好像没有太大帮助。
这句话点醒了我。
我应该思考的问题是,送孩子入园学习,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孩子能适应社交、能学会数数、还是学会唱歌跳舞?我们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我们的出发点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较,别人家孩子这个年纪就上了幼儿园,别人家的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很好,没有哭闹,老师很喜欢。对孩子的期望,只是在与别人做对比,让自己在心理上能有一定的优势。
转换视角重新看。孩子入园,是他自己从家庭向社会迈出的第一步,父母的作用是帮助他能更好的适应环境,让他与环境的适配能更快、更好,而不是简单的将他的手从自己手里交到老师手里。我们要做的,是他成长路上的护航员,应该怎么走,需要他自己做出选择。
养育孩子是个难题,是异常复杂的问题,但并不是无解的问题。解题的思路,在今天孩子入园的第一天,我才算真正有了一些自己想法。这个利器就是你自己的:
视角。
就是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从积极的角度看,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画好人生的这幅画,其实孩子有自己更好的想法,父母从这个视角,认真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能很好的理解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如何建立?如果只是简单的将孩子当成一个物件,想起来的时候关心一下,忙碌的时候就放在一边,关系无法很好建立。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要能很好的融入孩子的世界,就会很难。
搞清楚这个视角,解决养育孩子的问题,就会容易很多。关系先行,有了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愿意听,家长会说,互动就会容易很多。只有彼此之间了解的越多,关系才会越好,关系越好,教育才可能越有效。
解一个题,有很多种方法,一个不同的视角,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发现一个视角很难,却也很容易,有时候就是无意间的一句话。其实要能获得好的视角,我自己还有个小技巧,就是多向别人讲,而且是不要事先准备。在无准备状态下去与别人讲一个道理、一个故事,很多时候会无意间触碰到灵感,引发视角的转换。
对于孩子,目前我最好的视角,是站在他的身后,成为他成长路上的伙伴,陪伴、鼓励他。
孩子,愿你在父母尽自己努力提供的舞台上独立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