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号感言:
渔夫出海前,并不知道鱼在哪里,可是他们还是选择出发,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会满载而归,人生就是这样,选择了才有机会,相信了才有可能!
第一节化学课序言部分,往年都是按着课本的内容简单的讲讲,今年我做了改变,带着孩子们看了《门捷列夫很忙 第一集》,并查阅了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的生平,做了简单的介绍!
自信,带来的天壤之别!
阿伏伽德罗,在1811年大胆的引入了分子的概念,并提出无论单质和化合物,在不断地被分割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分子阶段;单质的分子可以由多个原子构成。但由于受道尔顿和盖·吕萨克的理论:原子是不可以结合的,该分子理论不被世人接受!
1821年,阿伏伽德罗发表了第三次关于分子论的文章,同样石沉大海!阿伏伽德罗就放弃了研究,投身到别的实验中!
直到1860年,在德国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化学会议上,意大利的化学家康尼查罗再次提到分子论,他综合整理了阿伏伽德罗和盖·吕萨克的观点,并加以阐述!分子学说才得到公认!
门捷列夫,是位奇葩的化学家,他喜欢玩扑克牌,并把各种元素制作成扑克牌,试图去寻找元素间的关系!
他还真的找出来了(看来学习就应该不拘一格)!当他把自己的成果去展示时,遭受到了包括他老师在内的抨击!他们认为,化学成果应该出现在化学实验室里,不应该是扑克牌上! 他没有放弃,继续研究!
1869年3月18日,在俄罗斯化学会上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由于大会的前一天,门捷列夫拉肚子,于是他就拜托他的朋友 圣彼得堡大学教授 门舒特金去宣读,怎料又遭到了炮轰!
1871年,他发表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这张表里散发着 门捷列夫张狂的自信,因为里面有四个空缺,他说这是四种还未被发现的元素!人们都充满的质疑!
你到底是化学家还是预言家?
四年后,法国化学家 布瓦博得朗 发现了种新元素,取名为“镓”与门捷列夫的一个空缺“类铝”的原子量、原子体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都相同,唯独密度不同!
门捷列夫就给他去信,大概意思是说,你应该再把密度测一下,验证一下你的数据是否正确!
布瓦博得朗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重新测量,发现与门捷列夫的数据完全相同!
这个时间引起了化学界的轰动,门捷列夫被称为是伟大的科学家(终于不再是占卜家了)!
后面的三个空缺,都被填充上了!最重要的是,最后一个空缺,是在门捷列夫事后30多年才发现,居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元素“锝”!
有没有觉得,门捷列夫太太太牛了!
他有这么大的成就,就在于他的自信,这是支持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自信,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