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那一年,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但是,我却落榜了。
为什么会落榜呢?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心里上的压力。当初初升高的时候,我为了考上我们那儿最好的高中,初三的那一年过的也很压抑。记得当时快要考试了,大晚上十点多我就骑着自行车到处转,转到差不多十一点就回来,然后洗漱睡觉。由于我是去离家很远的地方读书,自己在外面租的房子,所以爸妈不知道这件事,而我也从未对他们提起过。当时,我就对自己断言,高考我怕会撑不下去。
的确,如我当初所言,高三的那一年,特别艰难。当高二快结束的时候,我就特别害怕上高三,害怕高三的压力,害怕成绩单上自己的分数,害怕自己不能考上大学,更害怕让父母失望。怀着这种忐忑,我步入了高三。
高三的空气里都透露着一种紧张,班里的好多同学都变了,大家前仆后继,仿佛都在蓄积着某种力量,只等一声令下,万剑齐发。好多同学差不多五点半就去教室早读,上课都坐的特别端正,打瞌睡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每个人都在努力着,坚持着,而我也不例外。但当第一次月考结束后,当我看到成绩单上自己那可怜的分数时,我受到了重重的打击。我感觉自己的努力都化为了泡影。紧接着,第二次、第三次,我的成绩仍然没什么起色。就这样,我在一种焦虑与压抑中度过了第一学期。
当第二学期开始的时候,离高考差不多还有一百二十几天,我更紧张了。记得第二学期开始差不多一个月就是省一检,但是我害怕了,开始不想去学校。我开始逃课,吃不下饭,有时候坐着坐着就莫名其妙的哭起来,不愿见同学,朋友。那候候妈妈在我身边,她看到我这样,饭也是吃不下,睡也睡不着,瞬间老了好多。她慢慢地劝说我,让我放下心中的压力,身体是最重要的。但当我听到她这样说,我的压力反而更大了。一直以来,我都很听话,希望自己成为他们的骄傲,但现在的自己连个大学都考不上,拿什么去报答他们。我能感觉到她心中的痛苦、焦虑。但我就是觉得自己好没用,没法解开心结。没办法,她去学校给我请了假,每天在家里陪着我,陪我说话,聊天。就这样,我慢慢地好了起来。但是省一检我没有考。其实,我能想到自己考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我大概在家待了两周又去学校了,当我踏进校门的时候,我心里还是紧张,尤其是踏进教室的那一刻,我的腿是软的。我低着头,默默的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没有人和我说话,因为我是低着头,所以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在看我,但我还是感觉全身的不自在。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只要坚持下来就行。最后的几次考试我还是老样子,还是班里垫底的存在,但我坚持到了最后的高考,因为我不想做逃兵。高考的结果可想而知,我落榜了。但是,我却选择了复读。
记得当时我对我爸妈说我要复读的时候,他们简直不敢相信,他们也不想让我再读一年。但是我却特别执着,非要读。就这样,我在我毕业的高中又读了一年。复读时的老师好多我都认识,是以前教过我的,他们看到我时也挺不可思议的,因为好多人都说复读的压力更大,而我是连第一次高考都害怕的人。我顶着所有人的不看好,在一个拥挤的教室里又待了一年,期间我有过迷茫,有过想放弃,有过因为考不好而痛哭,但是最终,我挺了过来,高考我胜利了!虽然考的不是很好,但我是幸运的。
这里我要说一下,好多人因为高考没考好或没考上就将就着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学校,不喜欢的专业,但其实人生是不需要将就的。你可以选择复读,复读其实没你想的那么可怕,也没别人说的那么糟糕,只要你心里还有那么一丁点希望,一丁点想法,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现状的。
我特别感谢我复读的那一年,那一年我清楚的知道了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那一年我的心态变好了,心智成熟了,我遇到了几个很要好的朋友,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看到了自己努力时最美的样子。
有时候人生是会遇到瓶颈,这时你需要找个时间,找个空间,让自己沉淀,让自己的思想得到解放,身体得到自由。你需要静下心来想想,人为什么要活着?记得当时自己最最难过的时候,想到了死亡,我一直觉得人活六十岁足以。我曾也对我妈妈说起过,说我想死,我妈当时沉默了,她一直盯着我看,好一会就说了一句,她说:那你就太自私了。当时我是没什么感受,但现在想想,的确,我太自私了。我自私到可以抛开一切,自私到可以不顾他人的感受,自私到连自己都不爱。人本来就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感性大于理性,但更多时候,需要用理性来克制感性。
现在的我心态平稳了许多,每天早上睡醒第一件事就是想想自己今天要干什么,然后一一写下来,一件件去完成。我开始不对自己的未来设想,不是我没有规划,只是我觉得有时候计划永远没有变化来的快,我只预计自己近来要做的事,想好了,就去干!
我的高三虽然压抑、苦涩,但总归是我成长的一部分,所以我不抱怨,我只想说:高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