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人格,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人类在创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实践中,塑造并提升着自身的人格,正像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一样,人格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时代的鲜明特征。
中华民族在人格的塑造上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以现代社会的要求来加以审视,固然有许多疏漏和值得商榷、甚至加以批判的地方,但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生存智慧,对于构建现代人的理想人格起到了根基性的作用,任何妄自菲薄或固守成见都只是浅陋而已。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儒家就极重理想人格的设计,并深信不断修养能提升人格的层次,孔子家语将人分为五类:“见小阁大,不知所务者”谓之庸人,“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者”谓之士人,“笃行信道,自强不息者”谓之君子,“德不逾闲,行中规绳者”谓之贤人,而“明并日月,化行若行”的圣人,则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儒家强调人不仅仅从做人做起,而且要追寻生命的本源,从一己之善性出发,仰观俯察、取像物宜,领略宇宙间阔大的生命气象,得其大慈至仁之心,才能显出博厚高明的圣人气象。圣人是与天地合德,与大道同行,与兼爱同施的理想人格。
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史上,这种理想人格的感召力量非常强大,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了民族的利益,把个人的悲欢,甚至生命都置之度外,在民族生存面临危机之时,总有先贤挺身而出,忠诚的躬行履践“舍身取义”的儒家人格理想;在承平时期自律修身,以维护道统为己任,正是他们的努力使我们的文化传统保持着一致性,虽然也有在今天看来有很多固陋的弊端。
现代社会价值取向和人格特征表现了多元的倾向,但正像人类永远追求真善美、痛恨并摈斥假丑恶一样,人格应具有终极的道德评判。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个体见义勇为,而旁观者麻木冷漠,甚至助纣为虐,以致个体英雄遭受痛打和不幸的事例。这本身是一场善与恶的较量,任何一位血性之人都因举起高尚人格的利剑和害群之马作坚决的搏斗,维护社会的尊严和人的尊严,可惨痛的现实告诉我们的是:丑恶的胜利,正义的屈辱,人格的萎缩,这种道德不彰的情况远远超出了它本身所昭示的人格急需重建的意义,更加警示了身处社会变革之际的人们应怎样清晰地确立自己的现实人格。
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高尚人格,是以民胞物与的群体利益为终极关怀的,在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无数仁人志士抛妻别子,走向救亡图存的前线,许多人前赴后继倒下了,但他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焕发出人格的光辉和魅力。相反那些苟守一己之私利的人们,尽管在卑怯中存活,也体现着人格的苍白和生命的空虚。如今我们的民族正跋涉在现代化的进程之中,经济的发展,文化意识的重建,成为现时代的重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紧紧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认真研究担心当前的社会现实问题,努力探索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以极大的热情积极的投入到这场决定民族命运和发展的洪流之中。现实社会为我们人格的展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铸造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积极进取、正直刚毅,必将成为现世人格的最高境界。
阳明先生说:“心性须从事上磨”,在平凡的小事中磨砺自己的人格,人的现实生活是由无数的琐碎小事组成的,一滴水可以映照整个世界,人格的魅力正是在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来。人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挫折和磨难,这是谁都无法回避的事实,而人类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一步一步的走向成熟,作为人的意志的体现,人格更是因困难的撞击和历练,才迸发出耀眼的光彩。拒绝、逃避困境,显示着人格的一大缺陷,即怯弱。
“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履历寒霜造就的高尚、坚强的人格。无数的事实多次验证了这样的道理。我们看现实生活中但凡有所成就的人物,无不留下了浸透了血和汗的奋斗足迹,世界上没有现成的理想天国,人间的欢乐需要在奋斗和创造中获得,以符合时代潮流的、健全的人格面对未来,开创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