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坦然地面对别人的优点,灿烂平和地接受自己的缺点。
这样的心态,对于你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好好锻炼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总有一天你能够平静的对待好的和坏的,不论是别人身上的,还是自己身上的。
留言1:
我觉得这是一种认知偏见,因为他人某些地方你不喜欢就讨厌起整个人来,把别人全盘否定。典型的例子就是学生因为讨厌某位老师,而把这门功课学得一塌糊涂,想想看这不是很愚蠢吗?
李笑来:
这个例子很生动。
作为老师,我就经常碰到这样的学生。因为讨厌某个老师,或者由于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所以干脆就放弃了某门学科的学习。
这样一来,最后受损失的其实只有他自己。
这就好比你去医院看病,关注的应该是医生的医术,而不仅仅是医生对待你的态度。
态度固然也很重要,但是因为态度不好就放弃一名医术高超的医生,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不要因为讨厌老师而放弃学习,也不要因为厌恶医生而放弃治疗。
毕竟,脑子和身体都是你自己的。
留言2:
因为不平衡所以自卑,总是希望用外表武装自己,使自己看上去是个更成功的,更幸福的人。随着年纪的增大,才发现外在比较根本不可信,谁好谁幸福只在自己的心中,这大概也是自信的体现吧。
李笑来:
看不见别人的好的人,还有另一个特点:
特别害怕别人看见自己的不好。
所以当他们发现自己身上有一些缺点的时候,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掩盖。
但实际上我们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有些缺点可能你要带着它活一辈子。
这也就相当于无形中给自己背上了一个非常大的包袱。
看得见别人的好,在另一方面也是让自己能够看得见自己的不好,并且能够包容他。
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更为平静的面对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我们的生活才能过得更加心平气和。
留言3:
见不得别人的好,还是因为自己不想成长所以也不希望别人成长,总希望自己比别人好,这样虚荣心就得到了满足,自己依然可以高枕无忧不去设法提升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李笑来:
把评价体系建立在别人身上,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
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说过,每个人成长的起点其实就是现在的自己。
还记得这个公式吗?
(1+r)^n
你每迈出的一小步,都是基于现在这个的起点“1”来算的。
因为别人不进步,所以我也坦然接受原地踏步,这才是最需要警惕的事情。
不停拿别人身上的不好来安慰自己,实际上就是在不停地退步。等到有一天你反应过来的时候,可能已经落后别人很多了。
不信的话,你可以回去看看我们之前写过的文章:什么是落后。
留言4:
估计还是会像现在一样,拼命地践行,拼命地成长。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觉得有些道理,现在知道已经晚了。要是有机会回到以前,可能会让自己的人生实现一次大反转。
实际上,当你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之后,比起懊恼,更好的止损方式是马上开始行动。
过去不知道,所以没做到,多少还情有可原;现在知道了,还不去做,那就真说不过去了。
不要总想着“我要是到时……”,要让未来的自己说出“多亏我没有懊恼,而是马上行动了”。
难道起点比别人低,你就不成长了吗?
留言5:
当别人看到我的不好,跟我说出来的时候,我就特别难过,一直耿耿于怀这件事。就像老师说我笨,不适合做什么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而老师那里都很牛。
李笑来:
被别人指出缺点,起初有些难过和沮丧是正常的。
不过我看过这周的文章之后,我觉得你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这件事。
如果对方指出的缺点,确实是你身上存在的,那你应该感谢他的提醒以及激励,因为这有可能是你改掉这个缺点的一个契机。
如果对方只是为了打击你,那么他就是那种看不得别人的好的人,你只要自顾自地成长,这些人慢慢就会从你的世界消失。
看得见别人的好,也应该看得见自己的好。不用妄自尊大,当然也没必要妄自菲薄。
无论是对待他人,还是对待自己,都应该保有一颗平和的心态,正确看待优点和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