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意外读到一本好书——《12个工作的基本》。
说是“意外”,只因本书分三个部分,读第一部分“关于职业的种种误区”时没有什么感觉,第二部分作者阐述12个工作基本能力也觉得这是大家知道的常识。
但是,当我读到第三部分——职业生涯稳步攀升的法则时惊呆了。
作者大久保幸夫并非简单地罗列12个他所认为的基本工作能力,而是在构建一个系统。
在后记中,作者谈到:本书内容是根据他在演讲等场合发言的归纳总结。
所以,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价值是完全可以作为放在手边的工具书查阅:
1、当我们拿着手机不知道干什么好时,不如翻翻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两遍);
2、当我们在职业发展上遇到瓶颈时,必然是12种能力中某一种出现了问题,可以对症下药;
3、当我们自认为每项能力都基本具备时,还需要这本书来告诉我们如何把他们综合运用,发挥最大的潜力。
这是目前我所理解的本书三大价值。
02
关于职业的种种误解,成年人都会遇到。
我最喜欢作者给面临就业的大学生经常说的一句话:“一开始请以漂流的方式行动,过段时间再切换成登山型。”
他否定了两种最容易被世人误解的观点:
一是只要持有资格证书,就能找到工作;
二是过了35岁就不能跳槽了。
最近几年我很喜欢阅读日本人撰写的书籍,比如曾经提及的胜间和代,还有诸多麦肯锡思维、写作类的书籍。
看目录条理清楚,马上能够领悟作者想要阐述的重点,这和西方人在写作时喜欢列举大量的实证来说明一个观点来得干净利落。
自从我接受咨询以来,从众人的表述我发现大家都有一个普通的误区,就是奢望自己的择业能像选股票一样精准。
比如上周一位在北方某市读书的大三学生咨询我来上海某高校读书和专业选择的问题,她在电话中讲述了自己的弱点和各种顾虑,
我首先给她做了MBTI的性格测试。然后把谈话的落脚点放在未来,即就业上。最后再倒过来推选择哪所大学的什么专业硕士研究生。这样思路梳理起来更加清晰。但同时,我还是善意地提醒她现在的建议不一定完全准确,还要“骑驴找马”走着瞧。
就职业发展来讲,虽然我已面临奔四的年龄,而且也在考虑新的挑战。周围人劝我不要折腾,但我深知年龄不是主要的,专业也不是,这个社会几乎任何一个行业沉浸在里面1-2年时间出师,然后独立自主发展都不是大问题。
也就是前文讲的先以漂流的方式行动,看似慢慢悠悠,实则需要时间的考验,同时在从事不同行业时不断打磨本书谈及的12种基本工作能力,然后在发现自己擅长且愿意攀登的那座高峰时再垂直攀登,做到自己的极限高度。
前几天我提到在北京居住的猎头里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扩展阅读:《四点钟起床的猎头》),她用五年时间在不同行业间漂流,慢慢打磨自己的基本能力,终于在猎头行业迎来爆发。
因此,无论你现在年轻还是年老,资格证书只是一个敲门砖,没有真才实学,不懂处理人际关系,三个月试用期一结束照样滚蛋走人。
而年龄是很多人的误区,因为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后就丧失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到40岁后甚至不断自我“催眠”——自己年纪大了,学习是年轻人的事情,从此以后不再学习。
殊不知,学习是终身要做的事,而且有利于“长生不老”。
03
书中的12种能力,尤其内在的联系和先后顺序,作者已经做了很好的排列,如下图所示:
限于篇幅关系,我认为作者在书本的内容安排上没有,也无法讲透如何提升人的12种基本工作能力。
我个人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1、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满分为10分,逐项给自己打分。
比如我的反应力为8分,亲和力为9分,乐观力7分,目标发现力8分,持续学习力9分,语境理解力8分,专业构筑力8分,人脉开拓力8分,委任力7分,商谈力9分,传授力9分,协调力7分。
2、对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工作能力进行冷静客观的分析,查找提升的途径。
比如我的亲和力、持续学习力、商谈力三项表现较好,很多来找我的人即使是网络上联系,没有见过面,但对我很信任。我的持续学习能力更不用谈,网络上的文章总体是侧重学习和思考两大领域,至于商谈力与我的职业经历有关,不便多说。当我通过打分的方式,比较出自己在这三个领域做得棒时,让我更加自信,更愿意发挥这三方面的能力。
而我较弱的是乐观力、委任力和协调力。我的有点突出,缺点也很突出。受家庭影响,早年我的性格比较内向腼腆,遇事容易钻牛角尖。当然,经过成年后十多年的锤炼,要进步很多,现在更加宽容和乐于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委任力不足的问题在于我凡事喜欢亲力亲为,标准较高,有的事情交给别人来做不是很放心,也有待加强。关于协调力,在书中是一个综合能力,属于最后一种最高阶层的能力,这可能是所有人一辈子的修行。
3、有了上述两步后,剩下的是让强者更强,突破舒适区,有意识地让弱者慢慢强化。
强者如何更强,我自己知道。但是如何突破舒适区,有意识地让弱者慢慢变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首先在心态上,冲破舒适区是关键。从时间管理的概念讲,之前我在【跟我制定和执行年度计划课】中提到的“体验突破”是同样的道理,你不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新东西,在心智层面不可能突破舒适区。
其次,懂得自我提升的路径。主要还是两块——跟书本和跟人学习。可依据不同的主题,比如我的乐观力多阅读心灵成长类的书籍,多与对生活和未来充满热爱和激情的人交流。
而委任力,相关的管理类书籍(如《交班的艺术》)等都是拿来就读的免费知识。有人可能会讲,我现在还是一个小人物,“委任”这种事不是我现在做的事,待到将来再说。
如果这么思考就错了。交班别人做事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处存在,与社会阶层无关。这确实是一项基本能力,我曾亲眼看到别人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拜托别人办理,最后却以争吵收场,事情没有办成,还憋了一肚子气,所以现在就开始重视,不断提升有个过程。
对于协调力,书上讲得很清楚,这是其他11个基本能力的综合,所以不必太介意自己做得不好。
不过,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一观点,我很赞同,即未来的很多职业都是跟“协调”有关。
未来是关系社会,无论线上的网络还是线下的人际。如果你正在阅读本文,这些职业方向可作为参考,部分行业在中国还没有,但是我们的很多事物不都是从老外那里学来的吗?
04
最后谈的是本书的第三部分——职业生涯稳步攀升的法则。
这是让我最为惊艳的章节,首先看下图
12种工作基本能力之间是紧密联系、互为递进。
比如反应力决定了语境的理解力,有了良好的语境理解力才能充分发挥商谈力去说服别人,从而发展协调力。
以此类推,好的亲和力促进人脉开拓,然后才能委托手中的人脉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这是一张更厉害的图。12种基本工作能力,也只是冰山的一部分,要让职业发展稳步攀升,浮出水面、常人所能看到的是你所处的职位、资格证书等。
但在最深的层次,还需要两种能力来打基础,分别是“信息收集技术”和“数字解读技术”。
信息收集技术包含了信息检索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看到这里,很多人估计要哈哈大笑。这些道理谁都懂,可是请问问自己:真正能做好的有几个?
关于数字解读技术,作者阐述了数字读取和数字读懂两种能力,侧重三种基本财务数据,我个人觉得这部分内容不必刻意迎合作者的观点。但是,从投资创业的角度讲,该能力又是必须具备的,看个人意愿。
最后,作者自问自答:职业生涯的顶端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 培养自我概念会为职业选择定位提供帮助。
而培养自我概念的方法是反复自问三个问题:
1、自己的强项和弱点有哪些?
2、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3、自己的价值观是怎样的?
这三个问题,将为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保持正确的方向——我们能做的工作,既是我们想做的工作,也是我们该做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