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学了一个词,叫得意忘形,下面我就讲讲它的来历。
老师讲了王世征写的表意观念的确立。王羲之的那个笔势论是假的,以前还以为是真的,哈哈(偷笑)因为老师说,以前把笔势论当宝贝一样,看了很多遍。听到这,我笑得肚子疼。老师看的这一本书,它把中国书法理论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扫描,王羲之的笔意,主要有笔意和意境这两个意思。所谓的笔意,就是说每一个笔画的圆润灵动,就是每一个字形都要新颖,稀奇,有创造性,这是王羲之的主要特征,变化多端笔力比较丰满,比较灵活,这个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我们学的就是主要学这个笔意。意境这个词,就跟画国画一样,主要是说这个书写者的格调啊,人格魅力啊,这个思想境界有很大的关系,要把自然界中的精神美呀,自然美呀,融合到一起的这个东西。这个道理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说,格调要高,人的境界要高,你写出来的东西意境才高。主要就是这两个,笔意和意境。
老师还讲了笔在意先的问题。这个笔在意先,和那个笔在意先有些差异,他这个意在笔先,主要指你在写字之前需要考虑,比如笔画和字形的大小,偃仰,平直,震动,以及呼应关系,就是考虑写字之前的一种计划,这是这个意在笔先的意思。看这个文章的观点,主要就谈到了王羲之的书论,只有一个叫做字论,说是真的,其他的说都是假的,字论说里面就谈到了这个笔意,就是说,你写篆书就要有篆意,写隶书就要有隶意,写章草,就要有章意,写了圣教序,就要有圣教序笔意,写颜真卿的就要有颜真卿的笔意,融合多种笔意,他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得意望象,现在叫做得意忘形。就是说,你只需要得到它的笔意和意境,那个字形啊,外形啊,不需要过分地去强调。王羲之的伟大之处就在与得意忘形。就是说,古代在他之前的人,都是以形为主,现在以意为主,就是王羲之发明的。关键是笔意和意境,不需要过多关注字形,字形是为意境服务的。
深识书着,唯观神采,不见其形。苏轼和王羲之,张怀瓘他们三个人就都是一直强调这一点,(啊,他们三个人穿一条裤子,哈哈)。理论书籍也是要看的,理论知识相当于写文章的背景材料,文章没有背景材料,就缺乏深度。不研究理论,只研究笔画结构,写出来的字,就会显得单薄,平淡。
什么叫意在笔先。意,就是立意构思,你要想清楚,你不想清楚,你怎么画,乱画啊,你这个字写多长,多高,你那个里面的笔画怎么分布,在哪个位置,偃仰相背呼应,长短,粗细,高低,要想明白了再写。哈哈。现在我终于明白意在笔先,得意忘形的来历了。感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