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我又焦虑了、担心了。
场景一:三岁半的孩子在喊“妈妈,妈妈”。妈妈却不能回应。孩子还在喊“妈妈,妈妈”,还说“妈妈怎么没反应?”妈妈呢?一下班就懒洋洋地躺卧在沙发上,手捧手机,眼睛盯着手机一动不动。妈妈完全忽视孩子,忽视孩子的呼唤。一个被忽视了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形成低自尊水平,产生不值得感,不配拥有感。人格不健全。一个妈妈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却没有全心全意陪伴孩子,日久天长,孩子的需求没有满足,等到了六岁后,你再想和孩子说心里话,孩子会听你说的?你再想听孩子的心里话,孩子还会跟你说?亲子关系在建立时期没有认真对待,等过了亲子关系建立信任的关键期,你再想挽救亲子关系则困难的多,既费时间,又见效慢。所以六岁前,妈妈要无条件地爱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在没有危及生命的安全情况下),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模式就是孩子今后与领导、同事的关系模式。
场景二:公园里,爸爸边走边看手机,四岁左右的女孩边走边看周围的人。虽然爸爸在身边,但还是感觉到孩子的孤单。我向小女孩微笑并摆手与她打招呼,她也略带腼腆地向我摇摆摇摆小手给予回应。今天你是如何陪伴孩子长大,明天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式陪你变老。今天你没有用心陪伴孩子,明天孩子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心思,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选择,你再想了解孩子,孩子的心却已经离你很远了。
我焦虑的是年轻的家长什么时候才能懂得真心真意陪伴孩子。我担心的是孩子没有快乐的童年,没有爱的滋养,等到青春期会出问题,成为问题孩子。为什么很多家长等到孩子辍学在家或者孩子抑郁自残时才着急上火,才开始改变自己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如果年轻的家长在孩子前六年做好陪伴孩子,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上学期做好引导、鼓励、欣赏、支持与理解、关爱,那孩子们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爱孩子,家长先要成长起来,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理念,让自己成为有爱的能力的人。因为爱能疗愈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