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成年人一样,群体中的孩子总会产生矛盾,有时较量的冲动甚至发展为肢体冲突。当孩子受到同伴的肢体攻击,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做?
我见过各种类型的家长,有的当面或背后鼓励孩子打回去,有的默默把孩子拉开,有的去威胁甚至攻击对方的孩子,有的双方家长恼羞成怒口角相向……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同的阶层文化行为倾向、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经验。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选择方式。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处理方式更为科学,这是个备受争议,同时也是非常有探讨价值的话题。
这个问题也曾经深深困扰了我很久,我读过很多关于儿童教育方面的文章,也当面请教过幼儿教育工作者,都没有得到过满意的答案。这里,写一点我自己的思考与总结。
这是个不完美的世界,人类是不完整的生灵。矛盾的普遍性与两面性无处不在,较量、冲突、战争是造物主赋予世界运转的定律,残酷中孕育着进步与成长。从哲学的高度认清这点之后,我们的内心会持更勇敢开放包容的态度来面对。
具体处理方式方面,有几种选择。
灌输给孩子打架是不对的、不文明的行为,任何情况下主动发动暴力攻击都是不对的。这个原则问题我相信大部分人不会否认,包括我。
如果禁止孩子打架,甚至禁止还击行为,那么,当孩子遭受攻击后只会哭泣。身体与心灵皆会遭受创伤,会愈加软弱。
如果鼓励孩子变本加厉的打回去,那么,孩子身体有可能进一步受到暴力伤害或者伤害到对方的孩子。
那该怎么做?
我认为,可以还击,但有比还击更重要的东西。必须让孩子学会打架,但不是主动先发动攻击行为,而是当遭受同伴暴力侵犯之后要有勇气去还击。甚至技巧上的提高都无可厚非。这是带有勇气的男子气概,有时甚至是基本的生存技能。但是,比还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远离暴力,培养平和的性情。虽说平和性情的培养不能通过惧怕打架来实现,但让孩子有能力发现更温和的方式去解决冲突,是一种智慧。同伴是伙伴,不是敌人,这种意识有助于平和性情的培养。伙伴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交流,谈判,设定不同方案,甚至暂时的抽身离开来得以解决的。
一家之言,欢迎探讨。
�q��{�: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