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带妈去第七人民医院复诊,前两次都是弟弟和小慧去的,这次我自己去。
之前听小慧说,医院的人不多,今日一去,发现并不象她说的,医院里车停得满满的,进去取号,挂号大厅也是人满为患。
办理了电子就诊卡,取了预约号,到候诊大厅,也是满满的人。叫号叫到1000多号了,应该都是当天的号。
放眼望去,老年人不多,大部分是中青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年人患精神、心理疾病的就少,相反,因为中青年具有看病能力,或者他们作为养家主力,于家于己,都需要不断治疗,因而就诊率高。而老年人因为已经退居家庭经济二线,他们的声音不太被听到,又或者受旧观念的影响,认为身体没毛病,其他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是没事找事,因而不被重视,孰不知,精神、心理的病痛超过肉体疾病百倍,像妈那么坚强的人,被这个焦虑症折磨的都失去了活着的信心了,用她的话来说,觉得这一关无论如何都过不去了。
哪想,第一次去这个医院,取药出来,马上吃了一粒,几乎当时就见效了。
今天是第二次复诊,妈见了叫孔伶俐的医生,两个人都喜笑颜开,妈夸医生治病治得好,救了她的命。我问医生,是不是给病人治好病自己也特有成就感,她笑说肯定的。
妈这个焦虑症好了,降压药也换了,可是她说从8月5、6号开始又添了个毛病,咳嗽,咳得也不厉害,但是嗓子也不得劲儿。我跟小慧说,妈的病真是按下葫芦起来瓢啊。
打算下周再去青医查查呼吸道或肺,如果没问题,那就意味着还有可能是降压药的问题,再去心内科换降压药。
心里惶恐,每个人的老年都会与病痛为伴吗?
今天的第七人民医院一行,仿佛是为南怀瑾老师的预言加的注解,让人忧心。我们国家,没有向牧师告解的宗教,没有大量的心理咨询师提供帮助,没有亲人朋友之间善于交流、直抒胸臆的习惯,又有帝王国家几千年历史所因袭的上下层级之间不平等造成的扭曲价值取向,人人胸中所积块垒无法及时消除,长此以往,必酿成精神、心理疾病,嗟夫,哀哉。
雨后园中花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