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预兆的加班,实在想不到一个人去哪里吃饭好,还是晃进了麦当劳。不远处坐了一个妈妈带着小孩,小朋友背着新买的书包兴奋不已。我才想起,又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了。
原来暑假已经悄悄溜走了,原来八月已经过去了。
在此之前,我内心满怀欣喜的喜欢着每一个八月。
这是一个我闭着眼睛都能感受到的季节,阳光里还有盛夏的味道,秋天的风开始吹散一整个夏季的炎热和疲倦,我记得每一个八月里,那些在街边吃雪糕喝啤酒消磨着暑假等待着开学的夜晚。所以我喜欢八月,在每一个七月开始期盼它的到来,像是期盼从远方赶来赴约的恋人。
不久之后我就发现,这个没有暑假的八月给了我惨痛的一棒。
开始正式进入工作的流程,再也不想忍受每天将近三个小时的来回地铁,一狠心从家里搬出来住到了公司附近。冒着大雨拖着行李,一个人赶去新租的房子。在出租车上发现居然忘记带钱包,好在如今的社会手机支付发达,勉强让离开家自己生活的第一步不那么像一个笑话。在街巷转第三个圈依然无法找到我要去住的地方时,司机以为我节省车费的理由把我丢下车。一个人在黑漆漆的大雨中找不到方向,“独立迎接新生活的兴奋感”被冲刷得荡然无存。
好在房东人特别好,马上冒着大雨出来接就在不到百米开外,却无论如何找不到路的我。独立生活的第一个晚上,收拾完房间,把所有不想整理的行李丢在角落后,根本来不及感受一个人搬家的孤独感可以评为几级,就累得趴在床上睡着了。
初毕业的年轻人,大概工作总是压力来源最大的部分。大学班上的群里,最近的朋友圈,关于工作的吐槽太多了,放佛每个人脑袋里辞职的念头都在生长。刚刚从学校参加完毕业典礼,以一个职场新人的身份尽可能的想象了所有工作的难题,比如难相处的同事,太过于复杂的工作,无休止进的加班熬夜,一个意见不合的争吵。却万分没有想到,工作教给我的第一课既然是,原来工作是一件这么枯燥无聊的事情。所有的职业理想和事业抱负开始一点一点的崩塌。我开始抱怨,这样的工作,没有创造力,没有自由,没有想象力。这么枯燥无聊的工作,哪里有什么职业发展,哪里有什么远大前程。
新入职的同事,大都是刚刚毕业的新人,每天交流主题内容大概即是为什么工作是这么无聊,无法理解为什么上学这么多年,学了那么多科学文化文学知识用来做一个这样的工作。甚至除了枯燥无聊,我甚至想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我在心里叫嚣着,也不想在这里受资本主义的压迫。
无聊同时伴随的还有语言的问题,虽然粤语不是硬性要求,但因为工作是跟香港的业务,同事间默认的语言是粤语。以及在必须要努力辨别的一个个手写繁体字里,莫名其妙的挫败感来的大概要比莫名其妙的成就感少一点。
工作两个两个星期后我发现,我连这么枯燥无聊的工作都做不好。然后挫败感开始接踵而至。不断的犯各种小错误,总是记不住正确的流程,检查不够仔细总是让小错误溜过。一方面开始感觉到挫败,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另一方面又在心里为自己辩解,这是一份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一起新入职的同事决定辞职,她用了半年的时候决定毕业从新加坡回来,工作一个月毅然决定回新加坡。最后一个工作日的时候,一起培训的其他同事正在另外一个城市上课,只有我和她一起走,到地铁站时,她开口跟我说再见啦,心里觉得酸酸的。有不舍,还有一些,找不到的原因。
颜颜从遥远的城市过来,走的那天早上陪我到公司门口,在公司门口轻轻抱了我一下,说了一声,去上班吧,一切放佛下班之后还能见到。我本来想留下一个酷酷的背影,还是没能忍住在进公司大门的时候回头偷看了一眼。下午某个时刻突然感觉到窒息,看了一眼时间,刚好是航班的时间,我跑进厕所,眼泪就开始忍不住的往下掉。有些事情,情绪可以逞强,但眼泪不会骗你。
我的房子里太空了,整个房间最喜欢的角落就是地毯的部分。我把所有喜欢的熟悉的东西堆在上面,营造出一块安全区域,这一小块区域,是我在这个陌生城市闭着眼睛也能感受到安全的地方。某天加班回来,躺在毯子上便睡着了,睁眼醒来的一瞬间,害怕又渺茫,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不知道现在什么时候,整个世界都是黑的。也不知道醒来之后要面对残酷生活的第一步。
打开手机收到房东的消息让我下楼签正式的租房合同,签完合同,房东告诉我不急不急,这两天把钱转过来都可以,我看着合同一咬牙,当场把钱转了过去,看着账户余额,心里想,这大概就是生活开始的第一步。
比这些更可怕的是我在一点一点向无聊妥协。我终于变成了只有工作和手机的无聊大人。
我不关心社会时事,更不关心八卦新闻了,什么美国总统大选在公众号推送上扫了一眼标题,奥运会刷了微博大概知道张继科和马龙很帅,听说王宝强要离婚,不知道最近好看的电视剧,每天的生活除了上班和吃饭,要么是在睡觉要么是在北京摊。健身读书外拍写字做饭以及所有一切因为热爱生活而做的事情,好像随着毕业戛然而止,被画上了暂停符。
我觉得很委屈,因为发现生活和我想象的根本不一样。
后来故事开始有转折,有天老板叫我去谈话,说我在工作上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可能被客户投诉甚至被监管机构起诉。一开始我心里不以为然,只是一个客户而已,并且还被及时发现。直到几次开会所有的旧同事都很严肃的讨论这个错误。没有人责怪我,甚至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这个错误是谁所犯,只是在讨论其严重性,如何降低损失,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当时突然意识到这份看似枯燥无聊的工作背后是这么重大的责任。
我开始反思,虽然不够特别有诚意。但总归清楚的认识到我过分高估了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抗打击能力。理想主义的脑袋里开出来的花太过于娇弱,撑不过现实的一个白昼。罗曼罗兰有句烂大街的名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那么这一次就应该是,世上还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工作的本质之后开始尝试热爱工作。我在想,或许这是妥协,或许,是成长。
或许它的确是不好玩,但是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有对整个社会的参与感。很多朋友都在抱怨参加工作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多么难以处理,而我所共事的同事都相当好相处,一个有付出一定可以得到一定程度认可的工作体系。可是我都不曾对工作用心,那我一定没有抱怨的资格。当接受了工作的设定之后,所有的事情开始朝好的方向发展。犯的错多了,记在心上,错误就开始变少,听的粤语多了,留在中枢神经里,就开始慢慢能听懂。
所住的地方是一个青年社区,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贝塔。这里有一帮有梦的年轻人,比如旭翰,比如Jerry, 比如嘉旭,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他们或许是因为一些执念,在这个城市里做一些除了赚钱更有温度的事情。有一天偶然和房东聊起,他说,他很享受有人在大厅安安静静看书或者玩手机的时候。那一刻我开始推翻所有的不解,在喧嚣的城市里有一个允许安静和沉默的地方,这里不需要成为一个热闹的社交场所,而是一个允许放下疲惫的边岸,这才是内心真正渴望的休息站。
我终于意识到,人是奇怪的群居生物,害怕孤独,又对独立空间有执念的追求。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摆脱孤独的宿命,我们认识很多的朋友,谈恋爱,喝酒聚会。可是最后,我们都要离家出走,长成独立的自己。我终于和生活握手言和。
我开始享受每一个不用社交的时刻,开始享受一个人搞定所有事情的成就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在这边的第一个周末下午,我一个人放空闲逛,不小心撞见当地的新闻中心大楼。我一个人在门口的台阶坐了很久,却像身边有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看对面马路上忙碌无暇的车流,秋天的风吹过来是刚刚好的舒适度。很少主动向朋友提及内心关于传媒的一些理想主义的向往,因为这一次不再是因为好玩。看它现在的样子,博人眼球的标题,媒体不是揭露真相而是操纵舆论,总觉得在追求点击量阅读量独家的背后,有一些东西在消失。
马男波杰克里面说,来路无可眷恋,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只会不断往前跑,从来不会想每一步的意义,而大人的无聊在于,总是患得患失,隔三差五的思考人生讨厌自己。新学期开学了,希望大家都不要长成无聊的大人。来路无可眷恋,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