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是赓续奋斗的生力军。培养年轻干部要有“育苗”思维,既要敢于“压担子”,使其在风雨的洗礼中见世面、壮筋骨;也要精心“架梯子”,使其在“园丁”的扶持下正方向、固根基、促成长。唯有如此,年轻干部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茁壮成长,成为堪大用、能扛重任的栋梁之材。
“压担子”是促使年轻干部快速成长的必要之举。温室里长不出参天树,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年轻干部若长期处于“舒适区”,没经受过风吹雨打,就走上关键重要岗位,往往很难经受住长期考验,更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埋下风险隐患。给年轻干部多压“担子”,就是让他们多“墩墩苗”,以变得根深体壮;就像锻造钢铁,只有反复捶打才能去除杂质,成为支撑大厦的钢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组织层面要强化思想引领、完善激励机制,有计划地引导、安排年轻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奔赴艰苦地区和斗争前沿磨炼,鼓励其“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通过层层历练积累丰富经验,最终锻造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材。
“架梯子”是助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的重要保障,如同为幼苗搭建支架,既支撑当下,更托举未来。如果说“压担子”是必要的“加压”,那么“架梯子”则是关键的“赋能”,其核心是明晰年轻干部的成长路径,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思想引领上,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帮助筑牢信仰之基,确保成长方向不偏航;能力培养上,需构建系统培训体系,结合轮岗锻炼、导师帮带等机制,精准补足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管理层面上,建立动态成长档案,记录工作实绩与能力提升轨迹,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帮助释疑解惑;晋升渠道上,要打破隐形壁垒,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实干实绩,让有才干、有实绩、能担当的年轻干部及时进入组织视野,大胆提拔使用,做到“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这种全周期的培育支撑,方能真正激发年轻干部“想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内生动力。
“压担子”与“架梯子”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唯有相辅相成才能释放最大效能。“压担子”若缺乏“架梯子”支撑,容易让年轻干部在重压下迷失方向,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架梯子”若没有“压担子”锤炼,则培养不出真正能担当的“生力军”。就像培育参天大树,既需要深耕土壤、搭建支架来稳固根基,也需要经历风雨、承受日晒来保持向上生长的韧性。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许多年轻干部正是在组织搭建的“驻村帮扶”平台上,挑起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重担,既在实践中练就了精准帮扶、服务群众的能力本领,又在组织关怀中坚定了初心和使命,最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这种“压”与“搭”的良性互动,既能让年轻干部在压力中激发潜能,又能在支撑中把准方向,形成“越压越勇、越搭越稳”的正向循环。
年轻干部的成长,关乎事业的薪火相传、未来的发展根基。各级党组织须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宽视野格局、更强责任担当,对年轻干部坚持“压担子”与“架梯子”双管齐下,着力锻造可堪大用、能扛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