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12点之后睡觉。
小学时作业很多,一放学就开始做家庭作业,做完后再紧巴着看一集电视剧,每天都能保证在晚上8点半以前上床睡觉。那时候抱怨作业繁重,羡慕爸妈可以每天看完两集连播的电视剧,自己只能早早上床后脑子里杜撰后面的故事情节。记得后来就具备了推敲电视剧情节的能力,老是不经意间就透了剧,现在倒像丧失了这种能力,眼巴巴看着剧情从头演到尾,过后想想也是索然无味,高潮与否也不在乎,看电视剧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那时候精力充沛,喜欢幻想,感觉自己永远有使不完的力气。
到了初中,面临着生理会考和高中选拔考试压力,早上仍然5,6点起床,开始在学校住校,晚上晚自习9点零5分下课后,学习压力和身体快速发育让我们都像饿狼扑食一样到处找吃的,方便面那个时候就成为了大家的应急品,吃完饭排队洗个澡基本就到了晚上10点半。大家上床后再有事没事唠嗑几句或者瞄会课本小说就得把时间挨到11点之后了。也许就在初中慢慢习惯了晚睡,更换了生物钟。那时候仍旧每天精神高涨,忙着学习新知识,忙着好奇这个世界,忙着从别人的眼神里寻找肯定。
高中开始,每个人像复制般的生活让我渐渐意识到大家并不应该走在一条被设定的条框里,每个人应该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书本,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工具。那时候每个人都面临着高考压力,都在被灌输着输了高考,仿佛输了人生的起跑线一样。大家起的越来越早,睡得越来越晚,恨不得永远清醒着向高考表达自己足够的诚意一般。被子下是一个个坚持努力的灵魂,死死的等待着高考的审判。经常到了凌晨2,3点,楼管阿姨还在寝室外边踱来踱去,没收小电筒,然后过不久又支起另一只小电筒,除了高考,我们不舍得浪费时间去找任何别的发泄的出口。我们惴惴不安的坐在同一个位置上,很害怕这条路之外,便是漫无边际的黑夜,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摸黑走完。于是我们更像打了鸡血似的不敢怠慢。人生在这段日子里没有等待,只有死死的往前冲,那是一种饱含希望的前进,煎熬着,却纯粹又美丽。
大学以后,突然等到大二开始晚自习自此成为了过去式,我们肆无忌惮的恋爱,聚会,像是在弥补过去岁月里对自己,对生活的怠慢。我们快乐的放纵自己的欲望,我们睡到日上三竿,我们一晚上奋战在游戏室,我们翘课约会,我们的信念变成了只想快乐不受约束。到了大三我们开始计划未来的生活轨迹,考研,就业,生活又开始慢慢有了压力,我们开始需要一份工作,这份工作鞭策着我们花心思去筹划去用心。考研的同学又回到了曾经的高考状态,慢慢捡拾自己过去的勇气和坚持,事实上很多人都没有成功捡起来,荒废的三年像是长了草一样在心窝里疯长,捂死了曾经的信念和拼搏。小部分的同学从一开始就没有丢弃自己的习惯,坚持了下来。而选择就业的同学打定自己的就业位置和就业方向后,继续快乐的玩耍,当然,内心的就业要求像给自己吃了一颗定心丸,慢慢踏踏实实下来去玩。
毕业以后,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工作伙伴,我们作为被雇佣者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甚至思维,以期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快速的适应企业,我们融合程度越高,意味着属于自己的本性可能就要掩盖的更多,然后有一天自己变成了那个掩盖后的自己,再无需掩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希望寻找一个与个人主动性融合度更高的企业长久的待下去,试图过回早六晚九。想早点睡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早起精神,善待自己的身体。过完25,6岁,我们越来越在乎养生,在乎身体健康,在乎身心愉悦,我们希望完成与另一半的结合,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庭生活,我们想越来越温柔的活着。这个时候的我们,眼里突然看到好多好多的小孩,他们总管我们叫叔叔阿姨,听到很多我们的同龄人结婚生子,以此完成生命角色的转变。
我好想过回早六晚九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