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来的信号有很多,柳树就是其中非常显著的。我们非常熟悉贺之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晚唐诗人郑谷又是怎么写柳的呢?听听诗歌赏读《柳》,体会柳树的神韵吧!
春意渐浓,说起春天,总也绕不过去的该是柳树。今天我们要赏读的就是一首柳树诗,来自唐代诗人郑谷的《柳》。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柳树种植在江桥边和山路旁,与杏树和桃树相映。它好像懂得离别之人思乡的无限情感,千万条柳丝飘下无数柳絮去招惹春风。
这是晚唐著名诗人郑谷的一首咏物诗。郑谷,江西宜春人。因为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唐代的都官郎中是掌管发配罚没的囚徒奴隶,判定公私良贱,助人沉冤得雪的司法官。
古代诗人会因为自己的一首著名诗作,而得到雅称。例如,宋代词人宋祁因为写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所以被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郑谷因为写下了一首著名的《鹧鸪诗》,人称“郑鹧鸪”。他的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
晚唐期间,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带到江西宜春的仰山,向诗友郑谷求教。诗中有一联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说罢就将“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听他这么一说,又见他这么一改,深为佩服,“不觉下拜”,惊叹改用“一”字之妙,即称郑谷为“一字师”。从此,郑谷这个“一字师”的盛名便在士大夫中广为传扬,有关史籍也先后载入,一直流传至今。可见,诗歌中一字之差带来的影响截然不同。
此诗传神的是后两句,以拟人手法写柳树似乎能够意会离愁别绪,千丝万絮地飘散春风之中,像是绵绵不绝的思念,在春风中陪伴游子,勾起无尽的乡愁。一个“惹”字,将离人触景生情的内心翻涌表达得无比真切。
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