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51天 每天三样,听一遍,读一遍
2017.3.28 星期二 晴
晚上孩子告诉我完成预习作业了,我心里打鼓,这么快?我还没读完2小节易经呢?再者我根本没听到他读课文。我说:“你读一遍课文让妈妈听听”,孩子不大情愿地读,第一句生字就读错了,于是我告诉他先把生字读熟了,每个生字先读三遍。当读完生字时,他就不愿意读课文了,一直说他在学校有读,刚才也有默读。我说你生字都没读熟啊,他就开始哭闹。我一看这样的架势,就带点生气地告诉他现在需要读课文三遍,读课文三遍!并告诉他预习工作至少要做到先要把生字读熟后再读几遍课文,然后尝试理解课文,现在第一关都还没做好,怎么能说预习好了呢?现在你还哭闹不读,今晚课文必须朗读三遍。孩子闹了会儿情绪,我这时很平静,也很坚定地告诉他,闹没有用,这是你的作业,需要做好,然后任由他发泄情绪。后来孩子去洗澡,出来后心情平静了,还说做完作业再读。
9点过后,孩子主动拿着书要读给我听,孩子说妈妈专心听我读,先不要看书。于是我放下书,看着他的课本,听 他读。第一遍就在正音中(个别生字还需要拼读)读完了,这次孩子是带着一些思考在读,每读完一段他就把对课文中有疑问的地方说出来讨论,嗯,越讨论孩子越喜欢读,还能注意理解课文中人物对话的情感并读出来,第三遍叫我和他一起读,我答应了,但儿子只叫我读人物中的对话,当我有感情朗读出来后,孩子特别开心地接着朗读,今天的这个小插曲就这样以开心的形式结束了。
过后,我做了反思,其实这件事发生时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孩子也许就不会产生抗拒心理,就没有哭闹这回事。出现争吵状况的原因都是我缺少对所学知识的练习和应用。
发现问题时,使用游戏力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合作。
可以说:”儿子,预习好了?妈妈好想知道你们新课文讲什么,有没发生有趣的故事?是哪一篇课文?“这时凑到孩子身边,孩子正常情况下会告诉你是那篇课文,大概说什么,我也看看课文,发现里面是两个小孩的争吵和好的故事,这时可以说:”好有意思啊,我们小时候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耶!生气时大家都口气很差,过后也很伤心!这里面有对话,我们要不要来表演看看?“孩子天生爱游戏,特别是我的孩子,以前采用过游戏的方式,孩子很喜欢,心情很愉快,对内容的掌握也特别快。那么这时大人和孩子各自扮演一个人物,其中一个还兼扮演课文当中平述的语言,第二遍互换角色,就这样可以愉快地完成课文的朗读,我们以前有这样做过,孩子特别喜欢,后面还会一直缠着我再来,再来。而且这种游戏的方式,孩子的心情特别愉快,对内容感情的理解会更深,他会揣摩对话中的语言要用什么语气读出来,几遍下来,内容就基本记住了。
可是,现在觉得孩子现在基本自觉了,能自己解决学习的事情,我就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具体课内学习,孩子觉得他自己能独立做好,我也觉得没必要每天都检查他的作业,处于半放手的阶段,只是偶尔看看他的作业情况,偶尔问问做作业前有没复习等,孩子都说有,我也没真正去落实到底掌握的情况,就觉得孩子自己能做好就可以了,平常反馈回来的结果也还行。所以今天遇到这样的状况第一反应就是孩子没做好,我立马出现的是不满情绪了。所以就出现了开头的强硬做法,于是也就出现了争吵的局面,搞得孩子和我都不舒服。
发现问题,先解读孩子的语言密码,理解孩子的感受并协商解决办法
所以说看书了,听讲座了,学习了,道理也都懂,就是做不好。起根源是缺少练习和应用。不然我也能及时从孩子不情愿的状态中解读出它的内心语言:”我读(默读)了,妈妈还叫我读,我要赶紧完成其他作业!“,当我解读出孩子内心的语言,我们就得先理解孩子的不满和急切的心理,然后给出指导与选择,由孩子来做决定。告诉他:”嗯,妈妈理解你,你想赶紧去完成其他的作业是不是?那这个预习工作还得再读读课文,你是想现在做还是等做完其他作业做呢?如果到时候你需要妈妈的帮助,可以告诉我。“(给出孩子有限的选择),如果这样说的话,也是就没有前面的争吵不快,故事可能直接跳到后面的孩子读课文的情节去了!
好吧,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成熟,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