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三联的文章,认识了朱雯琪——一个因为颜值高、有钱而被质疑学历的牛津大学硕士。她今年28岁,15岁上牛津大学,毕业后在摩根大通工作了7年,自学考上了牛津硕士。3月中旬,参加完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后,她在自己的社交账号宣布“以牛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数学建模系毕业了”。这种玛丽苏小说都不敢写的经历,招来了一片质疑之声,“学术媛”、卖衣服的微商、骗流量的网红……各种未经证实的标签被贴在她身上。
大部分人面对这种场面,要么是闭口不言,关闭评论区;要么激情回应,和键盘侠大战三百回合。但这位女士却说:“我知道去表达和分享,就要承载着被人评价和贴标签的功能,但如果你骂我以后,我就不表达了,这肯定是不行的。”她的内心之强大,让我非常佩服。
于是我摸到了她的微博,发现她不仅优秀,还很乐于分享。分享的话题涉猎颇多,包括如何克服拖延、如何写论文等。在如何写论文下面有条评论“你真的觉得写论文这种事有实际意义吗?”,这条评论看起来像是不怀好意的抬杠,评论区有很多人回怼,甚至上升到对评论者的攻击。朱雯琪则很淡定,非常理智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结果双方开始理性探讨该做学术还是技术应用,以“希望有机会合作”为结尾。让我见识到智慧与情商并存有多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