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生命的沙漏——你可以选择等待沙子流失殆尽,也可以选择提前将它打碎。
昨天老爸没回家,早晨进门时,已是九点多,直接钻到房间里睡下了,说是要睡醒了再工作。
我没问他去哪了,妈妈一早去探望生病的姥爷也没跟我交代老爸的去向,估计是昨晚跟朋友们打牌玩耍了一整夜吧~
老爸,身材高瘦,除了抽烟和胃肠比较敏感,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健康隐患。但是,我曾不止一次听妈妈跟他说过,“都年过半百的人了,别成天跟些年轻人一起玩,就以为自己真的还年轻……”或是“都这么大岁数了,聚聚会玩玩就行了,别熬夜,伤身体……”
可就如同我们平日聊天聊到high一样,有的时候一玩起来似乎就很难说停就停了……
可是,身体是自己的,践踏自己身体的后果,最终也只能自己承担,
因为这件事,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就算至亲也无法代替承受的事。
在我的眼里,每个人都像一只玻璃做的沙漏⏳,从下生的那一刻起,沙子便不可逆转地流失,直到生命的终结。
由于遗传因素,沙漏天生的材质有所不同,有的是普通玻璃,有的天生就是防弹玻璃做的(评估一下自己的直系长辈所罹患的疾病和死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天生材质优劣的参考)。
有的人很早意识到自己的沙漏是玻璃做的,因此不会轻易站到“危险的高处”,或是踏上“布满风险的旅途”,静心呵护着脆弱的身躯,为了能争取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想做的事,用有限的时间去丈量多彩而广袤的世界。(身边那些不以身犯险,养成良好习惯,保持运动,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的人)
然而,有的人明明是一只玻璃沙漏,却以为自己有金刚不坏之身,由于频繁将自己暴露于危险之中,难免磕磕碰碰,玻璃角的“裂纹”似乎无伤大雅,事实上却早已埋下了碎裂的种子。(身边那些不把健康和人身安全当回事的人)
于是,能够保全自己,等待沙子流失殆尽,寿终正寝的,寥寥无几
绝大多数沙漏都跌碎在自己作死的路上……
或许在传统中国观念中,“死”是一个需要避讳的不吉利的词。可是,似乎很多问题正源于此,源于“回避”,源于“不知晓”,源于“不曾睁开眼面对死亡”。当我们像回避“性”那样回避“死亡”,必将承受因“无知”造成的情绪扰动。
所以,当“死神”真的来窥探你的时候,你才那么愤怒,那么慌张,那么震惊而手足无措:
你会因为医生对你束手无策的那一声叹息如此怨恨,仿佛“死神”不该降临在你的身边,仿佛你对健康的践踏不会作用于自己逐渐衰老的躯体上,仿佛医生是那个亏欠你一条新生命的“神”,本应治愈一切伤痛。
那么,你知道,总有一天你会死么?
你真的从心底里知道么?还是你觉得时间还早,那是等你老了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本科实习的日日夜夜里,我见证了太多年轻的生命的消逝,那些比我稚嫩的脸庞的消逝远比一个老人的离世更有冲击力。
然而,那时我还不懂。
在见证了无数个破碎沙漏之时,我竟然还认为自己是一个铁打的沙漏,坚不可摧,我竟然还以为就算我以身犯险“从高处摔下去”,也不会粉身碎骨
现实,狠狠地给了我一记耳光。
我做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手术,也第一次尝试着在27岁的年纪远远地窥探生命的“终点”。
原来生命的终点那么近,又那么远;
原来人的生命那么脆弱,又那么坚强;
那时,我开始明白,人不是慢慢成熟的,而是在一瞬间成长起来的。
老爸是一个福大命大的人,年轻时经历过很多险些丢掉性命的事,但都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加上灵活的应变能力化险为夷。随着年龄的增长,当生活不像年轻时那么充满变数,这一汪平静的湖水却隐藏着类似“温水煮青蛙”这样更为凶险的危机,有些琐碎的日常陋习,正一次一次敲击着这只布满岁月印迹的沙漏,令人忧心。
都说人生旅途的早期,遇到一些坎坷,挫折甚至病痛,会让人早些反思,早些重新审视自己,不至于一直忙着赶路,而忘记自己,这个最重要的“自己”。我经历了一次就懂了,而老爸似乎到现在还是不懂,他能看清周围的人是玻璃做的沙漏,却始终看不清自己……
很多人一直逃避一些问题,做不到一些事,戒不掉一些习惯,或许是因为还没有认清自己的本质和局限性吧,没有坦然直面自己——一个随时可能没有明天的自己
如果说死亡是逃脱不掉的宿命,生命的长度真的有限,那么我希望你牢牢记住:总有一天你会死去。
对,你没听错,我希望你从心底记住,总有一天你会死的!
这一天,可能是未来的任何一个静谧的夜晚抑或是清爽的早晨——即便你保全沙漏没有提前破碎,而沙子缓缓流失殆尽的那一刻
面对这种似乎无法逆转的结局,你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你只能尽力让你的沙漏处在一个安全的平面,或者给它施加适当的保护,让它不至于在自然流失殆尽前,破碎。
慢慢地,岁月会逐渐剥夺你践踏自己的资本
请珍惜你,有限的而唯一的,每一天。
【写在后面】
生命有限,不是每个人都一定有“未来”,我需要把握和珍惜每一天。
不是每个人,都真的能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希望老爸能意识到自己日常行为对身体可能造成的影响,希望他以后不要做拿命寻开心的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