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弗兰克尔 (20世纪从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活下来的奇迹,弗兰克尔一生都充满热情,69岁选择学习开飞机,还拿到驾照,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说到人生意义这个话题,尼采的那句“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就能忍受生命加注在他身上的一切苦难!”终其一生,人都是不断的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和践行那些有些模棱两可的使命。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所以他们就开始不停地倡导利他主义,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忍受苦难,所以就有人开始倡导苦行,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爱”的践行,也有一些人说追求意义本身就是意义所在……每个人的心中的意义是不尽相同的,着眼于意义也就是着眼于未来,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也就有了走下去的源动力。
作为犹太人的作者弗兰克尔,生活在二战期间的欧洲,很不幸被抓到被称为“死亡工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每天都面对的是不确定能不能活下去的极端环境,每天都看着身边有人死去(饿死、累死、自杀、毒气室......)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弗兰克尔在恐惧中以一个“观察者”的角色艰难的活着。他发现了人们在极端条件下的多样性——人是不能用一个维度去评判的,我们认为的坏人也会做出仁慈的行为(集中营中会有看守偷偷给囚犯买药),我们认为的好人也会做出迫害同伴的行为,有人会在自己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把自己唯一的食物分给同伴.......人们在极端的条件下并不像弗洛伊德(著名心理学家)说的那样“人在极端得条件下,个人心理、表情、行为都会趋同化”。毕竟弗洛伊德是坐在家里的真皮沙发上讲的这句话。
相比之下,我们都很幸运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大部分人已经不会再因为战乱或饥饿而难以生存,我们的目标从“能活下去”变成了“更好的活下去”,即使是时代不同,我们依旧为了各自追求的目标和意义,努力积极的奉献着。
人生的意义其实并没有一个既定的唯一的标椎和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追寻的人生意义,可能有时候还找不到,但是不要停止寻找,那可能是我们能让持续保持热情的源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