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一句“生活中唯一乐趣就是忘却”,初读时似觉颠覆认知,细品后方知其中藏着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人们习惯背负过往的沉重、焦虑未来的未知,而“忘却”这一看似消极的行为,实则是托尔斯泰为世人指明的、与生活和解的智慧路径。
忘却,从不是对过往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心灵的主动减负。生活中难免遭遇挫折与遗憾:一次失败的尝试、一段难续的关系、几句伤人的言语,若始终将其积压在心底,便会像不断添砖的围墙,逐渐困住前行的脚步。正如有人因一次职场失误反复自责,让负面情绪侵蚀后续的工作状态;有人因过往的情感创伤封闭内心,错失新的幸福可能。此时的“忘却”,是主动卸下心灵的枷锁——不是抹去记忆本身,而是淡化痛苦的印记,不让过往的阴影遮蔽当下的阳光。这种忘却,是对自我情绪的清醒掌控,更是为生活腾出空间,去容纳新的希望与可能。
忘却,亦是对当下的专注与珍视。太多人在生活中陷入“内耗”:要么沉湎于过去的辉煌,总念叨“曾经如何”,却忽略了当下的积累;要么焦虑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在“万一怎样”的设想中惶惶不可终日。而“忘却”过往的荣光与未来的忧思,才能让人真正扎根于当下——认真品尝一顿饭的香气,专注完成一件小事的细节,感受与家人相处的温暖。就像老农耕耘土地,不会因去年的丰收沾沾自喜,也不会因明年的天气忧心忡忡,而是专注于当下的播种、灌溉与施肥。这种忘却带来的专注,让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变得具体而鲜活,也让人们在脚踏实地中,寻得内心的平静与踏实。
当然,托尔斯泰所倡导的“忘却”,并非逃避现实的借口。真正的忘却,是历经生活磨砺后的从容选择:忘却该忘的烦恼与执念,却铭记不该忘的初心与善意——铭记他人的帮助以怀感恩之心,铭记理想的方向以坚定前行的脚步。这种“有所忘,有所不忘”的智慧,才是对“生活乐趣在忘却”的完整诠释。
托尔斯泰的这句箴言,犹如一面镜子,照见现代人被琐事裹挟的疲惫心灵。当我们学会适度忘却,便会发现生活的乐趣不再藏于遥不可及的目标中,而在卸下重担后的轻盈里,在专注当下的真切里。这份“忘却”的智慧,终将引领我们在生活的旅程中,走得更从容、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