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干,字仲宗,号芦川居士,晚年又称芦川老人。著有《芦川归来集》十卷、《芦川词》二卷,词风激昂苍凉,是宋代豪放派词人代表人物之一,首开爱国词派的先河,直接影响到辛弃疾、陆游的词创作,奠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
夜色深沉,长街寂寂。白日里喧嚣的嵩口古镇这会儿显得十分静谧。古镇中心三岔路口巨大的雕像静静伫立着,在暗夜里尤为突兀。这是政府去年刚立的爱国词人张元干的雕像,张元干纪念祠(也是张氏宗祠)就在离此三百米处的街道旁。
黯淡的街灯照见张氏宗祠外墙的白漆已经脱落小半,显出斑驳痕迹。祠堂正门紧闭,上面新竖了一个木牌,用正楷直书“爱国词人张元干纪念祠”。
我从侧面的小木门进去。祠堂我已来过两次,却第一次在夜间来。祠堂里显得破败,一颗拳头大小的灯泡孤伶伶地悬在梁上,发出淡黄的光。厅中央古旧的大木桌上凌乱摆放几个大小不一的香炉,厅上悬挂着宋高宗御赐张元干的金匾“虽无銮驾,如朕亲行”,堂屋有一副楹联写道:“元气接月洲,欣看丹桂五枝香飘芳;干才传永邑,喜看嵩阳全派泽长流。”不知何人所作,藏头“元干”暗合爱国词人张元干。张元干故居位于嵩口(旧称嵩阳)月洲村桃花溪畔,祖父张肩孟与其五个儿子相继高中进士,被时人誉为“丹桂五枝芳”,寓意五子登科。
从祠堂萧条的四壁上的字画可以了解一些爱国词人的事迹。宋靖康元年,张元干为李纲幕僚,积极抗金,后李纲被罢免,他也遭贬南下。他极力推崇李纲的主战思想,写下《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一词,词的下半阙写道:“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急吞胡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写尽词人反对议和,坚决主战之心。绍兴八年,胡铨上书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示众。秦桧设计贬胡铨至广州,士大夫怕受牵连不敢与胡铨接触。绍兴十二年胡铨再被流放新州,路经嵩口,退居在家的张元干为他送行,激于义愤写下了《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纪晓岚把这首词视为《芦川词》的压卷之作,认为“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词中有一句道:“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据说是毛泽东经常诵读的词句,毛泽东晚年尤其喜欢张元干的词,还特意让人录成磁带方便自己听。
祠堂壁上有这位爱国词人的画像,面容清癯,在昏暗的灯光中,画上的神情说不出的萧索,仿佛南宋的没落已深入他的骨髓,似是他自己的没落一般。前两次来祠堂都在白日,均有友人相伴,与友谈笑之余无法真正体会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今晚一个人正可细品词人不能匡扶济世的惆怅无奈、“要斩楼兰三尺剑”的抗战雄心和“万里江山知何处”的慷慨悲凉。
从祠堂出来,感慨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