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看到因为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大量烂尾楼的消息,尤其是我身边的均利广场暨曾经大肆宣传的九州文化体育公园又一次资金链断裂,再次成为烂尾的情况,让人很是纠结。总感觉这些烂尾楼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从前期选项目到国土资源局的审批立项,再到规划局的规划设计,接着启动银行贷款审批……每个程序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投入大量的水、电、钢铁、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还有额外大批量社会公共资源的消耗。
烂尾楼的整合,的确是一种新的课题,也是城市的管理者们应该予以考虑的一项重要综合工作。笔者认为,烂尾楼给我们的城市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警示运用:
一是在引进新的招商引资项目之前,应该实地走访新引进企业的资产、负债、信用、纳税、人员组成、经营方式、利润分配、关联企业等综合情况,看其是否真正符合一个城市发展必须的经济规律,是否具备长期有效的生产经营条件。
二是对招商引资项目一定要加强监管。在一个重点项目中,很多职能部门都承担着相应的监管职能,应当在工程实施时就制定好一到两个预备方案。在某一个部门前期监管下发现可能会有的漏洞和风险时,就应该提前知会其他职能单位,在研究协商中启用风险评估,找到解决和防范风险的办法,如能及时启动预案,或许烂尾的几率会降低一部分。
三是应该考虑到建设资产的保全事项。在项目动工前,可以采取企业缴纳保证金和强制购买商业险的方式,做好风险的分担,以防止和避免企业经营者因资本链断裂而导致大量员工工资被侵吞侵占或者,不能及时发放导致群体性事件的社会风险。
四是在计划实施新的项目时,要注意整合城市的很多资源,尤其是烂尾楼的继续使用方面的资源。如旧城改造工作中,可能会牵扯部分小区遇到移民搬迁的事宜,在重新规划土地设计时,可以优先考虑在烂尾楼所在的地址上续建,让已经投入的各项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又如可以将已建成的部分变更用途,以均利广场为例,可以考虑一下建成一个创新科技园区,引进一些新的优质的高科技企业,提升宝鸡制造这一城市品牌,同时在改变用途的时候,加强绿化、地上地下车库、路面等基础设施配套,这个繁华的地方也不至于被闲置,相应的也会降低新的投资成本。
烂尾楼的存在,城市管理的伤,但也是新的挑战。群策群力,只期待着所有有限的资源能为我们提供更大的使用价值,每一个城市管理人员都不再为烂尾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