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七个月后,章邯率领20万秦军向以项羽为首的诸侯联军投降,不久之后,秦帝国灭亡,很多偏爱秦帝国的朋友都把秦亡的责任推到章邯的头上,认为章邯如果不降,秦帝国就不会亡!
真的是这样吗?
恐怕不是!我们只要多查询一些资料,就会发现,章邯投降与否,对秦帝国灭亡的影响微乎其微!
巨鹿之战后,章邯在棘原(今河北平乡县南)一带修筑工事固守,诸侯联军休整一个月后,向章邯营垒发起猛攻,秦军抵挡不住,退守洹水一线,诸侯联军,步步紧逼,加紧进攻,秦军又退守安阳县(今河南安阳)。
此时,已经到了秦二世三年七月(公元前207年),章邯率军投降。
章邯为什么投降呢?
一,得不到任何支援,孤军奋战:
1,赵高不会支援
章邯是左丞相李斯的亲信,李斯早已被赵高灭族,赵高在朝廷独掌大权,对政敌的心腹,充满猜忌怀疑,担心将来遭到清算报复,根本不会给予增援,又多次派使者前往军营,斥责章邯作战不力,并且催促其尽快出战,章邯派长史司马欣到咸阳面见皇帝,试图说明当下形势和获取支援,赵高不安排君臣相见,还派人追杀司马欣。
2,朝廷无力支援:
此时秦帝国已经濒临山穷水尽的境地,无兵可用,无力支援章邯,关中地区的兵源还有,但秦帝国没有时间征召了(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多次从关中征兵,由此可见,关中是有兵源的),秦王赢婴诛杀赵高后,刘邦大军已经逼近关中,赢婴只能将卫戍京城的中尉军派出去阻挡,被击溃后,赢婴无力回天,只能率百官投降。
二,陷入重围,粮草断绝:
章邯大军的北面是项羽为首的楚、赵、齐、燕等诸侯联军;东面,东郡一带,有魏王豹的魏军;南面颍川郡一带,有韩王成的韩军;西南面南阳郡一带,有沛公刘邦、番君吴芮部下将领梅鋗、刘邦老乡王陵等人,刘、梅很快攻入关中,王陵则一直留在南阳。
章邯的西面黄河以北,已被赵国将领司马昂攻占,不久后,另一位赵国将领申阳由孟津渡过黄河,攻占了河南县(洛阳和新安之间),至此,章邯大军经由三川郡和关中的联系被切断,和敖仓后勤基地之间的联系也被切断,彻底陷入无粮、无援、无退路的绝境!
司马卬和申阳都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由于切断章邯粮道和退路,迫使其投降有功,后来被项羽封为殷王和河南王。
即将陷入粮荒的章邯要么投降、要么决一死战,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章邯投降的结果是20万秦军被坑杀,秦帝国灭亡。
如果章邯决一死战呢,会有奇迹出现吗?
恐怕没有!
首先,章邯大军的向心力已经没有了,秦军长史司马欣,将领董翳等对秦帝国失去信心,主张投降,并且不断劝章邯投降,秦军内部已经分化,这对其战斗力会造成一定影响。
其次,章邯大军最近几个月与诸侯联军作战,连连败退,无一胜绩,对士气的打击很大。
再次,在缺粮的情况下与联军决战,主动权在联军一方,联军完全可以采用曹刿论战的方式,等秦军士气降到最低后,大举出击,将其消灭;或者是避免与秦军交战,待其粮尽,大量士兵饿死时,再一举将其消灭。
以项羽的性格和作战方式,应该不会采用这两种保守的方法,而是选择主力决战,20万秦军拼死一战,虽无胜算,但可以给联军造成相当的损失,不过,这对于秦帝国灭亡大局于事无补,此时,刘邦大军已经攻破了武关,逼近关中,秦帝国灭亡已在旦夕之间。
综上所述,章邯不投降,也无法挽救秦帝国灭亡的命运,但可以改变接下来的楚汉战争的进程:章邯大军给联军中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楚军造成相当的损失,楚军实力被削弱,汉军实力不变,楚汉战争可能不会再打上四年之久,霸王会提前在乌江自刎;当然了,项羽权衡楚汉实力对比,没准会在鸿门宴杀死刘邦,这样,就不会有楚汉战争了!
本文为指缝间的历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