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阅读《认知觉醒》,可以这么说吧,他的每一章节都能够打动我,让我有所触动。
今天我读了这章 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
在第一小节讲了匹配。
在开始先解释一下几个概念:
舒适区:就是我们不用动脑筋或少动脑筋,可以做的事情。
拉伸区:就是我们努力一下就可以做好,一不留神就会出错的区域。
困难区:难度太大,目前能力根本达不到的状态。
1.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能力要与自己的舒适区边缘或拉伸区相匹配。
如果自己长期处在舒适区,那不管怎么努力,怎么练习,都不能快速成长,反而把自己搞得很累。长期付出还看不到进步,极容易放弃。
同样的道理,如果是处在困难区,那我们就会身心俱疲,到最后只能是讨厌这种行为。
只有找到让自己稍作努力就可以达到的这种状态,才是最好的。既可以学知识,也可以长期坚持。
2.什么是底层概念,底层规律呢?
就是能够用这个道理解释的现象越多,这个道理就越底层。
比如这个匹配度概念,它不仅适用于健身,也适用于阅读,还适用于写作等等。
如果有人问你,写作是日更好还是周更好,我可以说:不管是哪一种,关键看你是不是在舒适区边缘或者拉伸区练习。如果只是在舒适区随便写写,那写再多也没有用。
因此,我们用这个底层概念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管你现在做什么,也不管你当前做得怎么样,只要让自己处在舒适区边缘或拉伸区持续练习,你的舒适区就会不断扩大,拉伸区的范围也会不断扩大,原先的拉伸区自然会变到舒适区,甚至原来的困难区也会变成舒适区,成长是必然的。
同时,我们坚信速成是不可能的。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相信时间的力量,才可以持续成长。
3.怎么匹配?
拆解目标——把非常大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
在拉伸区练习,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有关注点。关注点越多,越细致,我们的注意力就越集中,提升的效果就越明显。
比如练琴,每次只要把错误的地方,挑出来反复练习。背单词,只背不会的单词。考试后专门整理错题本,专门针对错题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