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们以为,作文就是写作的全部,也会连带着认为,作文写得好的人,语文也一定特别棒。
然而,到了大学,竟然不学语文了,这可是学习了12年的主科。数学和英语大学都还在学,语文竟不学了,听说,只有那些学汉语言学一类专业的人,专门学语文。
随着大学语文课程的停止,对写作的认知,也便停留在了高中。
但,不学语文,写作真的在生活中消失了吗?
在大学学习中,会写报告,会回答简答题,会写毕业论文,这些写作不再被叫做作文,有了新的名字。生活中,还会发QQ动态、朋友圈、微博,这些也都不叫写作,叫文案。
报告、论文、文案这些,其实还是写作,但我们不觉得它们是。我们以为,中学作文,那才叫写作,我们写的日记,根本不是写作。
然而,我们认识一种事物,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的。高中认知的作文,可以说是狭义的写作,而报告文案这些,便是广义的写作。
当我们用狭义的认知去看待写作时,觉得写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但成年人的社会总说,写作是一个人人都需要的基础技能,要好好练习打磨写作能力,我们东奔西跑,四处寻找,什么是好的写作,什么是好的写作能力。
寻而不得时,常常觉得写作真的太难了,甚至觉得写作在耍自己。
但也许,在寻找的过程中,需要扩大对写作的定义,重新认识一下写作。而后,我们才知道,练习写作,到底是在练习什么。
然而,我们学过的东西会限制我们去认知一个事物。比如,我们会在自己知道的范围里去寻找写作的定义,写作,不就是写作文吗,但,这个叫做狭义的认知,它属于中学年代,从大学或者成年人开始,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去认知写作。
首先,把对写作的认知范围扩大,想讲一个故事的时候是在记叙,但又没有中学时那么严格要求文体;想说理时要论述,但日常生活说清楚是目的,不一定要时时都要求标准的格式;甚至是介绍一个产品去写说明性的文字时,我们只根据需要的方式写,而非是单一的说明文体;抑或是记录心情去抒发情感,也并不要求,要从窗外的风景开始写起。
其次,无论是短的还是长的,都是写作,全看应用在什么地方,有什么需求。
中学一开始学作文的时候,也是学习过很多种文体的,但是不常用,就忘了。慢慢地,也因为作文考核的方式,窄化了对写作的认知。然而,写作是表达沟通的工具,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写作这个工具是为我们的目的而服务的,只要是抵达了目的的写作,就是好的写作,就是有用的写作。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从更广泛的视角,重新认识写作。
因此,也许是我们慢慢误解了写作,但我们也可以怀着开放的心态,重新去认知写作,写作从不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