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一年过去了,孩子如今上二年级了,现在回忆梳理一下孩子的曲折的入小学记,以作记录。
去年孩子该上小学了,我们夫妇回来小县城后,暂时没有在当地购置自己的住房,受政府照顾,住在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里。公寓离城区较远,不在城区的学区里。
以前县里有城镇职工子弟学校,我们就很坦然地准备去这个学校。临近报名,公告出了新规,将县城划为几个部分,每个学校对应一个片区,这样一来,我们所在的公寓就不属于任何一个区域。
我辗转打听到了招生处的电话,咨询我这样的情况如何让孩子在城里上到学,那个老师告诉我,可以以租房的方式上学,只要能提供租房子的相关证明。于是我开始问亲戚借房本复印件、拟租房合同、找社区出证明,折腾了一天,等到第二天八点去报名,校门口已经排队好几圈了,领了号,282号,排了一会儿队,被告知我们后面的得下午办。
到了下午上班,拿号去了学校,又被告知租房的都办不了了,有房本的可以先办,学校大厅聚集了很多人,明明手里都拿到了号,工作人员却不给办,校长办公室空无一人。
我这时想起了一个一起借调认识的老同事,他是教育局的一个原科室主任,我赶紧给他打电话,教育系统他认识人多,让帮忙打听打听,看看能不能帮一下忙。这个同事倒是很热情,让我等消息,很快他打回来说校长电话关机了,估计找的人太多,等他晚上去找。后来回了电话说人已经满了,我应该早点找他,他说他提前安排进去3个,早一点再安排一个也没问题,现在已经爆满,不好安排了。
后来他建议去另一个学校,他说那个学校也不错,副校长是他以前下属,他可以给安排一个好一些的班级,就这样在混乱中改弦易辙,又开始从新的学区找房本,重新弄租房合同,水电费单子等。
因为所有学校是同一天报名,第一天没报上,很担心这个学校也报满,第二天一大早去了这个学校,不过报名的时候没有提那个同事的关系,就顺利报上了。
后来那个同事又问了孩子的名字,分班后告诉我孩子去了哪个班,老师很好等等,据了解分班是现场摇号,具体有没有人为力量也不得而知。但是,该感谢的还是要感谢。我后来给这个同事送了一些东西,他也欣然接受。
一年过去了,没有发现孩子的班级有什么突出,但是,我对孩子的老师还是很满意,她也真的很适合孩子。
稀里糊涂,遥记录下一年前的上小学记,感到唏嘘,也很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