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喜欢一种味道,那便是书香味儿。
提起读书,总有很多人会给自己找到看似合理的说辞:比如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应酬太多静不下来,忙着挣钱没心情。
但却又经常抱怨生活无聊,很少拿起一本书,去静下心来认真品读,实为一种遗憾。
读书,是与自己灵魂的直面和对话。
这个灵魂,也许高尚,也许卑微,但是真实、坦荡。
我是从不喜欢电子书,虽然的确很方便,随手拈来,可是总会觉得少了一种感觉,一种味道,那就是纸质书所散发出来的一种书香味道。
静夜,最喜欢的,便是伴着舒缓悠扬的音乐,洗去铅华,素面赤脚,窝进松软的沙发。
把床头的壁灯捻成最柔和的光,拿出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书。或名家传记,或育儿宝典,又或是小说纪实,把心沉入到另一个世界,聆听来自另一个生命的呢喃低语。
所有的负累,所有的纷争,所有的不悦,在此刻都开始远离。
徜徉在书里变换不同角色,体味不同心境。可以对号入座,可以品评思考,可以假设想象,可以率性悲喜,实为一种精神享受,美哉、美哉。
淡淡的书香,韵味悠长,沁人心脾,那是来自于灵魂的香气。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伪饰,只有文字不能。你有怎样的灵魂,就会写出怎样的文字。
一本好书,常常不是因为华丽的辞藻,熟练的写作技巧,而是在那些文字的背后,我们听到了一个灵魂最真实的呐喊和最动情的诉说。
那些不为人知往事,那些狂妄的渴望,那些刻骨铭心的人,那些遥不可及的梦,都将以那些文字得以延续和表达。
而能够打动我们的,常常是因为那些文字里,跳跃着的也有着我们回忆的影子和相似的经历,或平淡辉煌,或悲喜更迭,让人心之向往。
很多书,即便那些遥远的章节和一些逐渐恍惚的片段,在陈旧的书页里,已经褪尽了所有的精彩,可是,文字背后的注解,也足以让人反反复复细细品味其深意让人不由生出几分钦佩。
书里封存着的,是怎样的心情?
那些温暖的日子里,有没有微寒?
有没有一切都归于平淡之后,还会想起的伤感?
一本书,要捧在有缘人的手上,才读得出味道,才听得懂文字深处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