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夏天,我的记忆里除了高考的焦灼和黑暗,当然也还有些其它的味道更复杂的东西。相逢与别离,纠结与选择,哀伤与美好,忧愁与希望,各种事情各种情感纵横交错,一起织就出有生最难忘的夏天。
高考结束,因为紧张的情绪一直难以平复,我曾一度夜里失眠多梦,梦到自己这第二次考试又没考好,梦到家人失望沮丧的脸,梦到自己在考场上做好难的题,然后急出一身汗……醒来后才发现,原来梦里的事情,有的已成过去,有的没有发生。
2008年高考前一个月,发生了一场全国轰动的灾难。那天是5月12日,那一刻是14时28分04秒。彼时彼刻,我正坐在教室里,参加一场模拟考试,那一场考的是数学。发卷子的老师表情肃穆,交代完一切后他坐下来,侧身望向这初夏的窗外。考场上,学生们一齐俯身而作,任笔尖与卷子摩擦出一曲紧张又静默的交响。
考完后,走廊里,教室中,有些学生已经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自己考试的时候感觉到桌子的晃动了,有的说自己的笔有一刻莫名其妙地掉到了地上。
有人说,四川汶川发生了八级地震。
有手机的学生,最早了解到了这些资讯。手机作为联通世界的工具,在这一刻的校园得到了解禁。大家奔走相告自己了解到的最新消息,一直到晚上在班上看到新闻联播。性格一向沉闷寡言的班主任,在晚自习的时候也表现出明显不同于以往的神色,他念叨着,自己下午发卷子的时候身体突然被不知什么力量往前推了一下,你们有谁感觉到了吗,他念叨着,八级真不小。
事后几天,我们每个人都捐了款。家里所在的社区,也组织了村民捐款。听电话里的妈妈说,我那得了脑梗的身体不便的爷爷,非让家里人扶着,亲自去捐款箱里放了一百元。
新闻里,灾区的救援扔在进行,伤亡失踪人数在增加。而我们的生活仍旧如常,又有些不一样。
几天后又一次模拟考时,老师学生集体起立,为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现场,我听到了旁边一个女生的抽泣声。
考完试的某一天,我无意中看到后排有个爱调皮捣蛋的被老师认为爱“不务正业”的同学的作文,他在文章里说:“我真的很想去灾区救人,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堂堂七尺男儿,却只能坐在教室里什么都做不了。”这句话让我一直记到今天,我一度看到那个调皮的大男孩脸上闪着光。
关于灾难,零零碎碎的记忆片段在时空的长河里七拼八凑着。有些像泡沫一样早已被遗忘到不留痕迹,但有一样却一直被珍藏。那是灾难带来的一场相逢。
高考后的一天,家里忽然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乖巧懂事,又有些古灵精怪。她有时开心地像颗跳跳糖,有时脸上又挂着掩饰不住的哀伤。她是个有心事的小女孩。这一点让她看上去和周围同样只有6、7岁的孩子不一样。
她的心事便与这场灾难有关。这场灾难,让来自四川绵阳的她失去了家园,无奈之下,她与奶奶一起离开家,投奔了远在山东的奶奶的大哥家,她不知道要在这呆到什么时候,她不知道正在重建家园的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接自己。
爱玩总是孩子的天性,很多时候她会忘记她来这里的那个有些哀伤的原因。她像个快乐的天使一样,对适合自己的玩伴和环境有着灵敏的嗅觉。所以她总不喜欢呆在那个爷爷奶奶聚集的地方,而是每天动不动就跑来邻居的我家,跟我和妹妹一起玩。
我们陪她跳舞,画画,打球,去田野里四处转四处看,希望能她能一直保持快乐。可是有时候,她又紧紧抱着自己的玩偶小熊,依偎在奶奶身边慢吞吞地走着,看到我们时也只是静静地看一眼,便低下头不再说话。我们知道,这定是想家,想爸爸妈妈了。
我们从来没向她问及过有关这场灾难的事情。直到有一天她又来家玩时,悄悄跟我们说了一句话:“我是来自灾区的小朋友,给你们添麻烦了。”这让人一下不知所措。一个只有6岁的小孩,竟说出一句这么重的话。
“我们很喜欢你呀。”不知该如何回应,我们只能道出心底最真的话了。
“爸爸妈妈都好吗?”
“他们在重建家园。”
“一切一定都会好起来的。”
后来有一天回到家,有种失落感袭上心头,小女孩走了。那个让人喜爱让人心疼的小丫头走了。不过应该为她感到高兴的是,她的爸爸妈妈已经在绵阳重新安顿好了一切,他们就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我们没有告别。她来的时候像一个惊喜,突然就闯入了我们的生活。离开的时候又像一个精灵,悄无声息地就转身消散了。这段相逢是那样短暂,又是那样美,它时时在记忆的山谷间发出动人的回响,将人一次次拉回到那个十年前的夏天。
十年了,我们没有再见过,也没有联系。十年了,那个叫萱萱的小女孩,应该长成十六七岁的大姑娘了。
想知道她的现在的家好吗,她现在过得快乐吗。想把在心底的一直没机会跟她讲的话告诉她:愿你在未来的很多很多个十年,都岁月安好,眉展如初。美好相逢的回忆,来不及告别的遗憾,我留给自己。最好的祝福,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