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温宜人,并未出现古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象。
从各边上山下山的人都挺多。跟来扫墓的孩子们觉得这是件日常少有发生的新鲜事件,既期待又欢快,有的在山头打打闹闹;有的对着远处瞎喊,似要体会声音在空旷开阔之地是怎样传播消散的;有的趁这个难得的山上机会,陶醉地观察周边的山花杂草、或者惊叹这颗树多高,那棵树上又挂了多少松果。总之,于他们而言,扫墓的本意和稍显沉重的寄托他们是体会不了的,已经逝去的亲人他们未曾谋面,甚至那些刻在墓碑上的名字都未曾听闻,几乎没有发生任何主观感情连接的人,他们哪能体会到什么哀思呢?
至于大人,大多怕是麻木了,扫墓更多的只是完成个仪式,至于心中感怀、哀悼有几分,大概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吧!
前几年去扫墓,山上无非杂草和不知名的灌木丛生,上山的路并不显眼 。
不过时隔一年,山下的石子路旁已垃圾成堆;上山的小路依然不起眼,可是小路两旁都或远或近地散布着被丢弃的塑料袋、泡沫箱;几乎每座坟墓面前、周边都零零星星地散落着人类“文明”产物:矿泉水瓶、旧年的献祭的塑料花、各种颜色的塑料袋、装完东西的蛇皮袋、拆完塑封香、腊的白色塑料薄膜。大概除了子孙兴旺的墓主人坟前稍微有点整理过看的过去的样子,其他地方大概只会让女娲也后悔造人!
祭拜完成后,我还是没法就那样心安理得地转身离去。我拿了个塑料袋,把自家坟头周围的塑料垃圾拾起入袋,然后跳下坟前的深坎,把其他人扫在下面的各式环境无法降解的塑料袋、塑料花、矿泉水瓶等都一一捡起,整整两大包!我也觉得恶心、觉得反胃,毕竟那些装着祭祀用的矿泉水瓶中的酒已发酸发臭,有些袋子甚至要用手去扒拉出来,带出些飞蚊及树叶和酒水的腐臭。
搞不明白,为什么都是新世纪里、接收网络和各式信息极其方便的人们,大家却对环境保护如此随意?难道不知道塑料制品大自然是无法降解无法消化?每个人只消把自己带来的、用过的塑料袋等垃圾随手带走,这么难办吗?真的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我一直在想,人们还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去警觉自己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会有朝一日给自己带来反噬?可能大家都觉得地球垃圾无处堆放的那一天不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所以跟自己无关,或者觉得自己个人的力量太小,无法带来比较直观的改变,干脆懒得去践行。可地球上的人就是一个个体组成的啊,作为个体虽不能为环保作多大贡献,但至少要去争取少为环境增添负担啊!我们难道只是向地球索取资源、欣赏大自然的美,而不去想要怎么维护吗?
我们也只不过是地球上的过客,身后还有世世代代的子孙需生活在这地球上。地球时刻都在进化,人类倘若不尊重大自然,真的能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