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共同体感觉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昨天我写了关于课题分离的文章,说我喜欢你与你无关,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自己的课题,不要去干涉别人的课题。这只是解决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阿德勒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为了解决这个烦恼我们用了课题分离这个处方,但课题分离只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人际关系的终点是建立共同体感觉。



1.什么是共同体感觉?


当我们听到共同体的时候会想到学校,家庭,职场等共同体,阿德勒认为我们可以把这个共同体的概念再扩大一点,所谓的共同体不仅仅包括家庭、学校、单位、地域社会,还包括国家或人类等一切存在;在时间轴上还包括从过去到未来,甚至也包括动植物或非生物。


把别人当做伙伴,我们生活在伙伴中间,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还可以认为自己在为伙伴们——也就是共同体——做着贡献。像这样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2.怎么建立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要理解共同体感觉可以从我和你两个人当做起点,最重要是把自己的执着变成他人的关心。具体怎么做呢?


建立共同体感觉。需要把对自己的执著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感觉。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不是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这样很容易产生优越感,这也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自我接纳是说现在的自己暂时做不到那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最重要是不对自己撒谎。


把自己当做一个朋友看待,朋友错了,你不会认为他一无是处!你得先接受自己,然后才谈得上改变自己。这就是自我接纳。接受此时此刻这个现实中的我,拿出改变的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不应该是信用,而应该是信赖。也就是无条件地相信别人。无条件地信赖别人也许会遭到背叛但是,决定背不背叛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深厚的关系。


他者贡献,幸福来自对共同体的贡献感。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这就是他者贡献。他者贡献的意思并不是自我牺牲。相反,阿德勒把为他人牺牲自己人生的人称作“过度适应社会的人”,并对此给予警示。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贡献就是工作——到社会上去工作或者做家务。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