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微尘,皆因有光》这是《北京文学》杂志10年来的散文精品,本书收录了梁衡,毕淑敏,刘醒龙等著名作家的经典文字。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逐光的散文集,全书共分为四个章节:勇敢而生、让爱照进生命、你是自己的太阳、向着明亮那方。在作家细腻的笔触下,历史的真相、亲情的温暖、生命的感叹、思想的火光全都跃然纸上。
这些作品里提到很多事物,关于历史变迁的思考,关于亲人离别的怀念,关于生命的感悟……大到着眼于天地时空人文历史,小到体悟人间烟火,生活微澜。这14篇文章虽题材不同,文风相异,但每一篇都是散发着万丈光芒的微尘。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梁衡的《沈公榕,眺望大海150年》沈葆桢是中国海军的创建者,他是林则徐的女婿兼外甥,从小受过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忠贞报国,一身正气。他当时看到了西方列强大炮海军的强大,立足“师夷制夷”,变革图强。
沈葆桢竭尽所能致力船政之事,不仅在当时为维护民族大义做出巨大贡献,更重大的意义就是他奠定了中国海军未来150年发展的基础,让中国海事有了开端。
他办洋务,办学堂,为了造船同时培养人才,无意中他成了中国工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第一人,中国的第一所工业专科学校,也是中国的第一所职业教育学校诞生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一座历史的里程碑。
沈葆桢亲手栽植的榕树见证了中国150年来的海军发展史。
张秀超的《谁能够让你站起来》他写自己读书时聪明过人的堂哥,是山沟里唯一读到外面的人,他喜欢文学,会写文章,因为特殊时代成分问题,必须停学,一辈子被困在山区种地。
堂哥的才情在大山区被埋没了,环境真是魔鬼,堂哥曾谈了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也因家人的阻挠,有情人未能成眷属,成为内心最深的痛。
作者堂哥后来与乡村大字不识一个的女子成婚,生活本可以平静地过下去,没想到儿子却在刚刚成年发现身上有母亲遗传的不治之症,生活接二连三的打垮了才子堂哥。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作者以为堂哥过不去这个坎,却在带侄子求医的过程中看见了更多的苦难,从别人的苦难中堂哥理解了生命,理解了无常,命运本就没有公平可言。在深不可测的命运面前,个体是多么渺小。
作者能走上文学之路,完全是受堂哥的影响和熏陶,他在领奖台上被问起如何走上写作之路,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是时代成就的呀!
看这样的文章让我们感到散文的真实,以及强烈情感的共鸣,命运一次又一次对作者堂哥的捉弄捶打,在那种环境下任谁也无力扭转乾坤,读此文让我久久无法释怀,泪如泉涌,犹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吧!
另一篇陈新所写的《植满时间的疼痛》,这篇文章同样是一个让人无比伤感的真实故事,作者本来考上了他们省重点高中,但是那学校每个月需要30元的住宿费,而他父亲没有能力拿出这笔30元,也不愿意贷款给他读。
父亲让他读了两年制的普通高中,那所普通高中是教育系统下无人疼无人爱,可有可无的农村两年制普通高中,却要和三年制重点高中同时参加高考比拼。
作者说,和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师都愿意资助我读书,我的父亲却如此的冷血,让我不知哭了多少回……
岁月绵长,怨恨绵长。时间以相同的方式,一寸一寸地传递着疼痛,他对父亲的恨,也和母亲早逝有关。
作者的母亲是一位善良美丽的女子,出生良好,嫁给他父亲后,成为整日被家务缠绕的村妇,因极度的困苦劳累,母亲身体落下了胃病,贫穷如刀,因无钱治病,她母亲四十多岁去世。
母亲的一生如鲜花凋谢,让他悲痛扼腕的同时,也强烈的恨起父亲,恨他的无能,导致了家庭的贫穷和母亲的早逝。父亲的专治和决绝成了他少年天空中的幽暗
作者陈新是当年班上唯一考上大学的人,大学毕业后第一个月便开始给他父亲寄赡养费。
人世间父亲对子女的爱还是子女对父亲的爱,他们都是一种轮回,都是要有一定的阅历后,才会懂得这份爱的深重。
作者陈新当年在武汉《知音》做首席编辑,后得知他的父亲得了胃癌晚期,他突然觉得父亲一生是多么的不容易,不仅要种庄稼,要养猪养鸡操持家务,还要像一个老妇一般带着老花镜缝缝补补,他感觉老年的父亲是如此的孤单……
他老父亲对儿子说,虽然他们母亲走得早,但是他从来没想过再找个伴,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委屈,这个世界上也找不到比他母亲更好的女子。
作者慢慢体谅了父亲曾经的专横,当年不让他读重点高中,真的是因为贫穷,实在拿不出啊!得知父亲胃癌晚期后,他辞掉令人羡慕的工作,悉心照顾患病的父亲数年。
人世间有太多子女和父亲都有对峙多年的经历,互不理解,直到父母生命进入倒计时,才蓦然体谅懂得了父母,而有时候却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本书主要由14篇散文组成,有的散文达到了一万多字,文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是真实,尤其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带给我们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极强,非常喜欢这样的散文随笔。
哪怕作者所写的是生活中平凡微小的事情,但是都有它的光,让人为之动容,久久回味;星芒虽淡,却能照亮夜空。
这本书都是著名的老作家们所写,他们的文字成熟精炼,内容丰富饱满,情感真挚,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