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刷朋友圈,看到了有一个缪姓的10岁小女孩因为老师对她的语文作业进行了批评纵身一跃告别了世界。同样的还有一个中北大学的大学生因为考试作弊被抓,在给母亲发完“不要想我”的最后一条信息后也选择以跳楼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教育是什么呢?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是好的教育呢?今天上课的时候,我高二的学生跟我说:“老师,我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抑郁了,我好多同学初中非常的活泼开朗,不知道为何,现在都说是非常严重的抑郁。”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微微震动了一下。确实呀,好像最近这几年,学生情绪方面的问题好像是越来越多了。但是这种心理的东西又不是很流于表面,所以有时候只要学生们擅长伪装,作为老师也未必能够一眼就看穿孩子们的心思。
所以,这时候家校就应该紧密联合,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可以平时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来起到引导作用。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也是这样的润物细无声的渗透。
有时候,最好的教育不是灌输,是引导。
前段时间,闲来无事,重温了一遍老电影《海蒂》。里面的故事对我触动还是挺大的。海蒂是一个孤儿,最开始是跟着阿姨过活,后来因为生计问题,阿姨要去大城市工作了,把海蒂带来给传说中很冷漠凶残的山上的爷爷带着。因为固执和愚昧,爷爷坚决只要海蒂放羊,不要她上学。因此不要认字的观念在海蒂心中根深蒂固以至于后来阿姨把她卖给城里一个富贵人家做陪读小姐时,哪怕可以跟大小姐一起享受最好的教育。海蒂也仍然非常排斥学习。
终于,有一天,大小姐的奶奶过来了,看到管家介绍两个小女孩的学习情况。奶奶发现了海蒂不喜欢读书的毛病。于是乎,做出了一个看似平常但是非常伟大的举动。
只见奶奶在海蒂睡觉前,带着书本给海蒂耐心地讲起了故事。奶奶耐心地讲解着,海蒂跟随者奶奶的声音和思绪在故事中畅游。突然,奶奶停住了阅读的声音,说要去睡觉。海蒂正在兴头上,还想听故事。奶奶借此告诉海蒂,“想看后面的故事情节吗?其实你可以识字哟,这样你就可以随时看懂故事发生了什么?”
就是这么一句话,勾起了海蒂浓浓的读书兴趣,这远比最开始管家姐姐的威逼利诱和教书先生的急躁抓狂要来得有效果。
从此,海蒂爱上了写作,爱上了文字。哪怕后来,她离开大小姐,回到爷爷的小山坡,她也仍然喜欢用日记本记录每天放羊的感悟和生活的体会。
不得不说,电影中的奶奶,是个顶级的教育专家。没有所谓的头衔和名誉,相反只是去启发、去引导去点燃一个小女孩心中的原本隐藏的小伙中,我觉得也许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吧。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