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到任务开始到今天凌晨三点,我其实并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读书状态,一篇经典并不是能靠零零散散的读书方法而能读通的,我能做到的不过是读了一遍而已, 但经典终究是经典,这一遍已然让我收获良多。
曾经以为“中庸”是指一种处世方式,不偏不倚,既不激进,也不消极,因为难做到而被人们推崇,想象中能奉行中庸之道的人都是温和的谦谦君子,在人群中绝不醒目,但相处时却发现非常有内容…一直以来都是这么理解的
然而再次读中庸,(绝对是再次读,但和第一次读毫无差别)我突然发现对这两个字的认识太于浅薄,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很难达到的,所以孔子才会感叹“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既然是这么高大上的品德要求,我顿时就凌乱了,一般看到这里,我一想这离我太远了,就自觉的绕开了,所以每次看都和第一次看一样,实在是理想不高,对自我的要求也太低。如果不是接了要写读后感的任务,估计也就同样读完拉倒了。但当我带着任务和思考的态度重读这篇经典时,发现虽然至高境界不那么容易达到,我们还是可以达到一些小目标的,比如说情绪管理,比如说慎独,比如说好学,力行,知耻,2500年前,孔子提出的每一条行为准则依旧符合现在的需要。仍然是指导我们修炼与提升的教材。
2017年,我开始从零开始,走上创业之路,同时也进入了不惑之年,虽然不能做到不惑的境界,但开始明白了不惑的含义,给自己定个小目标,首先应该是学会取舍,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去做。也许离做到中庸还有很远的距离,但修身对我而言不过是勇敢面对自己,自我觉察,发现本我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相信当我诚实地能直面自己的时候就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在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候,阅读经典,自省自己的生活,我希望能更加安静也更加努力地活着,成为一个有着自己宇宙之光的人。感谢有这个机会遇到经典,再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