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告子章句上下》,其中有一段孟子对于季子与储子的不同态度,感觉到与人交往,用心并尊重是多么重要,做一些表面文章,做一些假的过场,是无否交到真心朋友的。季子在任国代理国政,送礼给居住在邹国的孟子,希望结交孟子,孟子没有回谢;后来孟子居住在齐国的西都平陆,身为齐国的卿相储子专门送礼过来也想结交孟子,孟子把礼收了,也没有回谢。后来,孟子到了任国,专门拜访了季子,但到了齐国,孟子并没有去拜访储子。学生屋庐子问他什么原因,孟子就引用《尚书》中的话来回答,意思是储子在齐国任相国,孟子又居住在齐国西都平陆, 如果真心想结交孟子,亲自的登门看望孟子是非常方便的事,结果只是不痛不痒地托人送点礼,这就是典型的礼仪配不上礼品,就叫没有进献,因为心意不在进献上。当然孟子不买账!但是季子在任国工作,要专门另外一个国家邹国拜访孟子,很不方便,所以专门托人送礼问候,这个礼,孟子当然接受,因为这是季子的一片真心。
原文如下:
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闲矣。”
问曰:“夫子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
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
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大意是:
孟子居住在邹国时,季任正在任国代理国政,送礼物来结交孟子,孟子收了礼物却不回谢。孟子居住在平陆的时候,储子担任齐国的相,送礼物来结交孟子,孟子收了礼也不回谢。后来,孟子从邹国到了任国,拜访了季子;从平陆到了齐国,却不拜访储子。屋庐子高兴地说:“我发现老师的差错了。”问道:“老师到了任国,拜访了季子;到了齐国,不拜访储子,是因为储子只是担任相吗?”
孟子说:“不是的。《尚书》上说:‘进献礼品看重礼仪,礼仪配不上礼品,就叫没有进献,因为心意不在进献上。’这是因为它不成为进献的缘故。”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屋庐子听了很高兴。有人问他这件事,屋庐子说:“季子在代理国政,不方便亲自到邹国去,而储子作为齐国卿相是能亲自到平陆去的。”
个人看法:
在古代,人与人交往,真心诚意非常重要,为什么君子愿意与君子交往?为什么君子不愿意与小人交往?因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间交往更多是以道义为基础,以相同的价值观为核心,君子之间可以相互礼尚往来,但是绝对不是相互利用,而是英雄惜英雄,因为大家实力在这里,能力在这里,没有必要谁一定要有求于谁,这时候,彼此交往更看重的是真心,彼此的欣赏,彼此的尊重!
季子与储子都是一国之相,在当时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绝对的成功人士。孟子在世俗的地位与经济实力不如他们,但是对于学问的钻研远在他们之上,不是孟子清高,而是孟子希望与相同价值观的人在一起,即便是齐宣王,孟子觉得价值观不相同,依旧要分开,何况储子!
孟子这种与人交往的方式其实对后世儒家影响还是很大,真正的儒家学者是不畏权势,不畏富贵,是为心中的大理想而奋斗,是为儒家的道统而奋斗,用西方的语言表达就是为真理而奋斗。所以孟子对于当朝官员并不是太羡慕,尽管这些官员在当时权倾一时,这些对孟子而言,不值得作为结交的标准,真正值得结交的人一定是志同道合,推行仁政于天下使命的人。
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与朋友交往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是否真心的与朋友交往?我们的心到位吗?某在意义上,结交一个人,绝对不是希望利用对方,而是彼此价值观相投,看法接近,可以彼此鼓励,可以一起进步,而不是储子那样,简单送一个礼,礼到心不到,怪怪的,诚意不够,仪式感也不强,这样,是结交不了朋友的。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66:仪不及物曰不享
2018-11-6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