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黑陶杯
山东龙山文化的陶器在制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普遍使用轮制技术。因而器型相当规整,器壁厚薄十分均匀,产品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其中的蛋壳黑陶杯可算是这个时期制陶技术的最高成就。这种陶杯显然是从大汶口文化的黑陶高柄杯发展而来的,但二者制法不同,造型上也有较大的差异。蛋壳黑陶杯通高26.5厘米,杯身可分为三部分,上部是一个敞口,中部为透雕的中空柄腹,下部是覆盆状底座,以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形态纤巧细致。最薄处仅有0.2-0.3毫米,但质地却极为细腻坚硬。胎体表面经长时间打磨,熠熠生辉。杯柄部分采用镂空和纤细的刻划纹装饰,整体造型极为雅致高贵。蛋壳黑陶杯目前仅见于山东境内龙山文化的早、中期遗址,它的与众不同与当地独有的陶土和独特的制陶方法有关。需要细腻纯净的粘土,经过多次淘洗。泥土晾干后,用纱布过滤制成泥坯,经过手工拉坯造型后,用贝壳反复压光,直到陶坯表面密度增加,光滑如镜。再以特制的雕刻工具运用线雕、浅雕、深雕、镂空等技法,手工雕刻出绚丽神秘的图案。龙山时代陶窑结构也有所改进。窑室仍为圆形,有北字形或川字形火道,窑壁呈弧形弯曲。这样的结构便于封窑。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的制作工艺即使在现代也是具有很高难度的,显示了中国古代先民陶器制作工艺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