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不同,除了遗传基因的巨大差异外,还与他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信念系统有很大关系。一个人面对世界上种种事物的处理态度,所依据的正是他的信念系统。
因此,可以说维持这个人在这个世界生活下去的内在法则就是他的信念系统,而这个信念系统的运作模式便决定了这个人的人生是否成功和快乐。
信念系统( beliefssystem)其实可以分开为信念(believes)、价值( values)和规条( rules)。
什么是“信念”?
信念就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或者“事情就是这样的”的主观判断是我们认为维持世界运作下去的法则(这是来自说话者脑里认知的世界,也即是主观的法则),是解释和支持行动或没有行动的理由,是解释和支持变化或没有变化的理由,是对于这个世界各种关系的主观逻辑定律。
信念形成的四个途径
1、本人的亲身经验
例如,曾被火烫伤而知道火能伤人。
2、观察他人的经验
例如,见到同学顽皮而受罚,因而知道某些行为不可以在上课时做。
3、接受信任之人的灌输
例如,父母说要提防陌生人,所以我们对不熟悉的人有抗拒之心。
灌输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语言灌输;二是行为灌输;就是在他们怎样做、怎样对一些事情做出回应的过程里,孩子看到听到而形成了信念。父母、长辈、老师等人灌输给孩子的信念,其中绝大部分是好的,也帮助了孩子成长,但是有些时候,也会有例外。
4、自我思考做出的总结
例如,某人总是拒绝我的善意,苦思之下,终于认定是因为他妒忌我升迁比他快。
关于身份的局限性信念
“局限性信念”是三类关于“身份”的信念:
1、“能力性”的局限信念,即“我没有能力”( helplessness),例“我不能放松”,解决的方向是认识本有的庞大能力( capability);
2、“可能性”的局限信念,即“我没有可能……。”( hopelessness),例“我这个病不会好了,”解决的方向是看到希望(hope);
3、“资格性”的局限信念,即“我没有资格拥有美好快乐的人生”,例:“我的命生成这样,是应该受苦的”。
什么是“价值”?
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和一个人能够在事情里得到的好处。在这件事情里什么最重要?这件事可以给我带来些什么?或者凭这件事情我可以得到些什么?弗洛伊德说过,一个人做一件事
所以,价值是做与不做任何事的原因,也因为如此,推动一个人的方法必然是在价值观上下功夫:他在乎一些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在要他做的事情里增加这些价值。这就是说,需要了解这个人对于这件事情的价值观。任何一件事情给我们的价值都不会是仅仅一个,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
而在一件事给我们的众多价值里,一些价值比其他的价值更重要,因此这些价值被我们根据其重要性而做出排序。我们会放弃一些比较低的价值去保护一些较高的价值。在事与事之间的选择上,我们也会凭着它们能提供的价值高低进行取舍。事实上,你若细心想想便不难看出,所有事情都带给一个人非常多的价值,有正面的(心中想要的),也有负面的(心中想避开的)。
价值可以创造、增大和转移
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是永恒不变的,青年时代他可能追求乐趣和的接纳,中年时代他强调金钱收入和地位,而老年时代他更在乎安稳和被重,事情给我们的价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更正确地说,价值观随着环境、经验,思想和情绪而不断地改变。价值也可以人为地被创造、增大和转移。
创造价值
把重复和沉闷的工作分开为几个分量相等的部分,每完成一个部分时都计算一下速度,尝试不断地打破完成上个部分的速度;或者与同伴比赛,谁先完成任务便给对方电话;又或者告诉更多人你准备完成某件事,因此你会更用心地把事情做好;因为你在乎众人对你的肯定。
增大价值
怎样在每天的工作中学习到一些新的东西?在见到每个人的时候,试着找出他有些什么专长,或者找出一些他处事的信念基础。下次在哪里、怎样做可以有所突破?正在做的事情对你未来的长远目标会有怎样的贡献?
转移价值
不再为上级的肯定,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而做好工作;把销售人寿保险的目的从赚钱改为帮助别人并使其家庭得到保障。不再想眼前的事对一年后的目标有些什么作用,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使当前的顾客满意。
推动和激励
推动或者激励一个人,就是找出他所注重的价值,并且创造、增大和转移这些价值。这样,这个人便对那件事情有兴趣,会自动、积极和认真地去做。有一些价值,是每个人都会在乎的。例如,在工作上除了薪酬福利外,能够得到别人尊重,工作过程中感到开心,从工作中有所收获,感受到公司或上级对自己的关怀等因素都可以对人产生推动作用。
什么是“规条”?
规条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规条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取得事情中所体现的价值和实现一些信念。规条会涉及人事物的组织安排和活动,因此,有清晰的动词在其中。
当一个做法无效时,我们便要在坚持信念与价值,或者坚持规条(做法)之间做出选择。本来,怎样选择是很明显的:既然规条是为了取得价值和实现信念,当规条无效时,我们应当坚持信念与价值,而改变规条,就像当一条路线不能把你带到目的地,你当然会改变路线,而坚持目的地。
信念、价值观、规条的相互关系
信念就像一幢建筑在浅水处的房屋,由一根一根柱子支撑着。房屋是信念,而柱子就是价值。这就是说,价值是支持信念的东西。信念改变了,就如房屋的位置改变了,水里支撑的柱子一定有了改变。也可以说是:改变价值信念便能改变。
以下举了一些例子去阐释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之间的关系。
例1:“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这样我们才能被群体接受,在群体中感到安全。所以,我们每天早上见面时都互道早安。”
信念:“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信念中有“应该””必须”等词语,以出其绝对性、普遍性,但是所用的动得所体现出的动作色彩是不明显的。
价值:“被接受” “感到安全”。
规条:“互道早安”这个行为,目的是使人们取得“被接受”和“感到安全”的价值,并且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信念,注意所用之动词“互道”十分清晰。
例2:“我不会成功的,参加了只会令我辛苦而又得不到收入,我昨天已经推却了邀请。
信念:“我不会成功。”涉及个人的信念语中多有“一定” “不会” ”必然”等词语或隐含意思,以显出其绝对性。动词也是不明确的。
价值:“令我感到辛苦“ “得不到收入”。
规条:“推却了邀请”。这个行为,保证了不会得到那些负面价值,并且实现了“我不会成功”的信念。所用的动词“推却”也是清晰明确的
例3:“每个有上进心的人都应该不断地增加学问,因为学问多了,别人才会尊敬他,找工作更容易,升职也会快一点。所以你应该多看点书,多报读些课程。”
信念:“有上进心的人都应该不断地汲取学问。”注意“应该”二字的出现,所用的动词是虚泛的。
价值:“别人的尊敬”“容易找工作”“快点升职”。
规条:“多看书,多参加课程进修。”这样做是为了取得上面的价值和实现那个信念。
这里对价值观与规条的意义,和它们对人生的影响,做一个总结:
1、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统称为“信念系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意念行为的思想基础。信念系统操纵着我们人生里的每一件事,是做或不做任何事的基本决定因素。信念系统也是我们对事物做出判断的基础和依据。信念系统使我们的大脑能自动地去思考和行动。自动的意思是由潜意识完全控制,有意识去注意环境出现的信息。
2、人是不会也不可能没有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生存的。事实上,只要一个人处于他不大熟悉的环境里,他便会忐忑不安,就是因为他缺乏应对该环境的某些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3、信念系统有一个外壳,就是态度。所以,态度其实是BVR( Believesvalues- Rules)的表征。只有当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或规条有所改变时,他的态度才会改变。
4、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加上态度,简单地说便是此人的性格。
5、信念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是事情的原因;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其中什么重要、可得到怎样的好处等;规条是事情怎样安排才能取得价值,实现信念。其实,价值和规条也是信念的一部分,是具有特别性质的两个信念部分。
6、信念系统是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处世模式,让我们无须每件事每次都重新学习而知道怎样应付。因为信念系统的存在,我们可以运用过去的经验有效率地处理当前情况,因而使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做更多的事。
7、一个人在出生时是没有信念系统的。所有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经由生活体验而产生的。因为永远都有新的生活体验,所以一个人的信念系统也从不停留在静止状态,而是不断地处在改变之中。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也因为没有两个人的全部生活经验会一样,因此没有两个人的信念系统是一样的。
8、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数量极为庞大,但是绝大部分储留在潜意识里。在任何时间中,一个正常的人,只有极少数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存在于意识层次。每当某些信念、价值观或规条受到了冒犯,负面情绪出现时,受到冒犯的信念、价值观或规条便会清晰地在意识层次出现(可以说出来)。
9、所有人的内心困扰,都是来自一些信念、价值观或规条的冲突。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是起源于两者内心的信念、价值观或规条的冲突。
改变信念系统的技巧
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都受他内心的信念系统所支配。一些局限性的信念,可以使这个人每当面对某些人事物的时候,不能做到三赢,并感受不到应有的成功快乐,过去积存的选择也就是他头脑里现有的神经元网络,这些选择既然无效,每次遇到同一件事,便都只会重复那不理想的效果,欲想他有更好的表现,必须先让他建立一些更有效的信念,也就是建立新的神经元网络去改进对待同类事情的想法与做法。
松动信念的方法
以下方法对所持的信念做出审视和界定,因而能够使之松动。所用的例子是一位家庭主妇应否每天都等待丈夫回家一同吃饭。
1、改变标签。
例:“不等待他回来使吃东西是不尊重他。”(标签)
“不等待他回来便吃东西是照顾自己。”(新标签)
2、改变标签的定义
例:“自己因为太饿而没有气力,从而产生抱怨情绪,他回来后你不能给他好的照顾,这才是不尊重他呢!”
3、审视背后的动机。找出事情背后的正面动机,这往往需要找出更高的理解层次,即更大的意义、更广的覆盖面或范畴。可以问:“这样做会让你变得怎么样?会给你一些什么重要的东西?”这样有可能让这个主妇看到改变的好处。
例:“不等待他回来便吃东西,使我有气力做好家务,进而把东西收好,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等待他回来。”
4、极度延伸,把维持旧信念的终极结果明显化,引导她自问,或者说:“你继续这样做,最终会有什么结果?
例:“继续这样做,偶然的胃痛会变成长期的胃病,身体坏了,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情绪也会越来越坏,两人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张。”
以上的过程,最好是引导对方制造一些有视觉、听觉和感觉元素的未来景象,这会产生支持改变信念的动力。